“他们一个叫张宇,一个叫张宙,是我们的‘宇宙姐弟’”,铁路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瑾介绍着居民区里两位年轻的志愿者,都是小区居民,此前并不认识,在志愿服务时因为名字熟悉了起来。在铁路新村,除了“宇宙姐弟”,志愿者拍档中还有“检察院搭档”“金渐层银渐层兄妹”……原本陌生的邻里化身“大白”“大蓝”后,成了默契拍档,一同为生活的小区构筑起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同心防疫屏障。
铁路新村,是杨浦区五角场街道最大的小区之一,共有居民1700多户,常住人口3400多人。货架井井有条、物资整洁有序、居委会里忙碌却安静温馨,是这个大型居民区的现状——封控期间,居委会就是志愿服务的“指挥中心”和“小工厂”,随时都有志愿者进来主动找活干,截至目前,居民区已有约200名志愿者主动请缨加入社区疫情防控中。
一大早,居民志愿者钱国峰就主动来到居委会“揽活儿”,不到一小时,由他打包好的抗原袋已堆满一整箱。这次他意外收获了一个搭档——坐在对面的胡玮,“我们都是机关党员就地报到的,今天碰巧发现我俩都是检察院系统的。” 钱国峰在静安区检察院工作,胡玮是虹口区检察院工作人员,已在小区服务多天。得知他们都在检察院工作,志愿队伍笑称“我们又多了一对搭档”。
这样的故事发生在五角场街道的许多居民区,“大白”“大蓝”下有民警、学生、白领,不少是“硬核”专业人士。邓丹是第十人民医院的财务,社区封控期间,她的本职工作也在继续,空余的时间就到居委会帮忙整理数据,“我有处理Excel表格的经验,想着可以帮社区一点忙”。王晨是杨浦区中心医院的医生,4月1日在外奔波一天,为多个居民区做核酸检测,脱下“大白”的衣服后,就投身了社区的志愿工作,帮助打包抗原试剂的。“我们其实是随时待命,现在暂时没接到外派通知,就在小区里帮帮忙了”。
“有好多好多人报名社区志愿者,小区就好像是一个完整的小社会”,李瑾沙哑的声音中满是喜悦和骄傲,“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他们从陌生的‘老邻居’迅速变成了熟悉的‘新朋友’。”
作者:刘力源 夏周褀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