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28日起,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一轮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对浦东、浦西等区域相继实施封控管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全力保障口岸通关不停摆,外防输入无漏洞,上海边检机关于27日连夜启动应急勤务方案,800余名民辅警闻令而动、迅速集结,义务反顾赶赴机关营地、机场码头,在国门口岸用道道微光凝聚起战疫的磅礴力量。
“我是党员,让我上”
“队长,特殊勤务,我也参加!”3月27日21时,正病休在家的上海机场边检站执勤十五队民警刘胤看到工作群里的紧急集结令,毫不犹豫地拿起电话向队领导请示。“你在家安心养病!”队长考虑到刘胤腰椎的老毛病刚复发,立马回绝了她。“我是党员,让我上!”刘胤深知,因防疫要求,很多战友被隔离,队里的执勤警力已经非常紧张了。就这样,她不顾队长的劝阻,匆匆将止痛药塞进行李箱,连夜奔赴浦东国际机场。
人员核查、数据统计、执法办案……执勤现场她强忍腰痛奔波在两个航站楼之间,已经持续坚守了数天。“非常时期当尽非常之责,危难时刻应显党员本色!”作为一个有着2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刘胤如是说。
“警察蓝”“天使白”并肩战疫
陈超是金山边检站执勤二队教导员,他的妻子安培是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护士。3月27日晚,刚结束两天值班任务准备回家轮休的陈超,在接到警力集结的指令后,毫不犹豫的选择继续留下来。而他妻子当晚也接到医院的指令,要求24点前赶到医院集结待命。“这个时候,我们都要坚守阵地!孩子的事只能辛苦老人了。”陈超对妻子说到。“做好防护,也要照顾好自己!”妻子很理解他。彼此宽慰的同时,两人最放不下的还是两个小孩和老人。大的要居家上网课,小的还是学龄前儿童,陈超的母亲腿不方便,岳母需要化疗,家中仅剩下他的老父亲忙得团团转。
坚守在工作闭环的这几天,陈超作为队里的教导员,每天都要负责闭环人员勤务安排和梯口远程视频巡查。同时为了做好队伍后勤保障工作,他还组织民警谈心,调配食堂伙食,晚上还要巡视营区安全,忙得热火朝天。而他妻子面对不同护理需求的病人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一个是身披警察蓝的国门卫士,一个是身着天使白的抗疫先锋,虽然相隔几十公里,奋战在不一样的战线,但同样的使命让他们选择了并肩战斗。
擦干眼泪,继续坚守
曹姗姗是上海机场边检站执勤十队的一名文职辅警。3月27日晚,她以最快速度收拾行囊,抱了抱1岁多的孩子,就义无反顾奔赴浦东国际机场,一直奋战在保障出入境通关的第一线。
“姗姗,宝宝受伤流血了……”3月30日,正在勤务间隙的曹姗姗突然接到丈夫的视频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犹如滚雷一般在她耳边响起。原来,在小区进行例行核酸检测时,孩子一不小心摔跤撞破了额头,多亏在场医生帮忙,伤口才得以及时处理。视频中,女儿额头上还裹着染有血色的纱布,不停地哭着要妈妈。“宝宝乖,宝宝不哭,再坚持几天,妈妈就回去了。”曹姗姗强忍着眼泪安抚孩子。一挂断电话,她就躲进了卫生间哭了一场。
哭过之后,她整理好警容,又一次出现在航站楼出境大厅执勤现场,咨询引导、引导分流,一如往昔。她说:“特殊时期,我撤了就意味着别人要多做工作,保障口岸通关,我一定会坚持。”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份坚守就是一份力量。在国门战疫一线,像刘胤、陈超、曹姗姗一样的战友还有很多,上海边检总站机关民警在办公室里支起行军床,24小时坚守在岗,确保边检中枢畅通无阻;同样为双警家庭的徐洁、孟伟华、刘丽等民辅警,舍小家顾大家,夫妻携手义无反顾地投入战疫闭环;机要战线民警杨继峰在连续奋战7个昼夜后,依然选择坚守不退……在国门战疫中,他们冲锋在前,用一次次的请战和向险逆行,践行着“守一道门,护一座城”的光荣承诺。
作者:何易
通讯员:黄波 石明明 陆璇璇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