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有张身份证,你帮我注册一下核酸检测登记码吧。”最近,青浦区练塘镇东淇村的村干部陆续收到村里老人的求助,老人们子女不在身边,又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登记核酸检测二维码可难倒了他们。
东淇村有1400多人,一半都是老年人,居委会和志愿者挨个登记、注册、打印整理,也是项巨大的工程,这可怎么办?多人,一半都是老年人,居委会和志愿者挨个登记、注册、打印整理,也是项巨大的工程,这可怎么办?到了核酸检测现场,无论是儿童还是老人,都是人手一张纸质核酸预约二维码,排队做核酸,过程迅速有序。
原来,这都要归功于村里的选调生干部李思同,他用自己的编程知识,编了个“自动批量核酸检测登记”的小程序,不需要人工操作,电脑自动为村民登记预约。“小伙子脑瓜子很灵,是个’智多星’”提起小李,东淇村党总支委员鲁明竖起了大拇指。自动批量核酸检测登记”的小程序,不需要人工操作,电脑自动为村民登记预约。“小伙子脑瓜子很灵,是个’智多星’”提起小李,东淇村党总支委员鲁明竖起了大拇指。
李思同告诉记者,他编写的这套程序,可以自动化操作,不但可以提高登记效率,还能让基层工作人员解放双手,转而时不我待,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及其他工作中去。他具体解释道,“这套程序只需准备好一张“人口信息表”,就能模拟一位熟练操作人员运行工作,自动点击下一步,40秒能运行生成一个预约登记码”。
据介绍,东淇村50岁以上的人员预约码有800多人,1个人仅耗时4到6小时便完成了该工作量,全程由电脑加班,操作者不用在旁点击即可完成。而在其他村,同一工作量,需要4名人员3天扑在上面才能勉强完成。
这件事很快在练塘村居群里传开,张联村、双菱村、泾花村、蒸浦村、湾塘居民区和小蒸居民区纷纷于线上线下讨教经验。回去实践时,蒸浦村在半日内便成功自动生成百位二维码。其他村居表示,“我们来学习经验做法,为以后的工作早做打算。”
这波“技术流”操作,让村里的战“疫”效率倍增,李思同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能为基层做一点点事情我很开心。”据他介绍,接下来还会持续优化这套程序,提升程序的稳定性和成功率。
作者:张天弛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