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于十一吗?这个简单的算术题小学生都会作出否定的回答。然而,本市闵行一家区级医院的护士竟把这个数目等同起来:我家里一位高龄老人明明只做了一次耳疗,账单中竟然被写成做了十一次。幸亏病人在核对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在事实面前,护士承认出错,改了过来。
无独有偶。几个星期后,这位病人住进了这家医院,又碰到了虚报账目的问题。这次不是耳疗,因为耳疗只感到疼痛并无改善睡眠之疗效,已被病人拒绝。这次“花头”是出在化验上,血常规化验是做了的,但是病人从进院到出院并没有做过大小便化验,可结账单上这两项化验费却赫然在目。
以前听到过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医疗账单被虚列名目多缴冤枉钱的事,总以为这是医院有关人员粗心所致,这次我家里高龄老人碰到这两件被多收费的事,让人不禁对是否故意虚列名目多收费心存疑虑。这两件事都发生在高龄老人身上,是否有可能因为他们脑力衰退,思维迟缓而让人觉得有空子可钻?还有,即将离院时心里“不设防”,结账单众多项目里虚列几个项目,容易被病人忽略,这是否也会成为被“多收费”的一个诱因?对此,我虽不敢下定论,但心里总是有点怀疑的。
这种状况的存在,最低限度说明了医院有关人员工作粗糙,增添了病人的麻烦,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某些情况下,还会被认为是故意多收费,引发医患纠纷。希望医疗管理部门加强督导,切实杜绝医疗账单虚列、错列收费项目的情况。
责任编辑:王胜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