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北翟居民区,一个楼栋临时被“封”,想象中的居民焦虑情绪并没有到来。相反,一个半小时内,这个楼栋火线成立临时党支部,还同步建立线上群组。
临时党支部成员仅6名,战斗力却满格。公共部位消杀、生活物资供应、为老年人服务……一项项民生关切,被这个临时党支部牢牢兜住。“关键时刻,我们不讲大话,至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为楼组想想办法、解决困难。”临时党支部书记、长宁区人大代表张雅玉说。在她看来,成千上万个楼组就是一个个微网格,“楼组稳定了,社区就稳定了”。
清晨6点,刚躺下没几个小时的张雅玉已无睡意。她从窗口望下去,发现自家楼栋门口支起了一顶红色小帐篷,意味着楼栋进入封闭管理状态,“我自己倒不害怕,就是担心居民们焦虑”。
她想到,在战争年代,共产党员们将支部建在连上。如今,楼栋封闭管理,同样也是一场疫情防控的大仗硬仗。于是,她立即跟居民区书记联系,希望能在楼里成立临时党支部。她还特意叮嘱:“特殊时期,我们不要再层层审批了,直接电话问,简单明了”。一个半小时后,临时党支部就在上级党组织的批复同意下成立了。
张雅玉所在的楼栋,共有24户人家,平时流动性大。即便是相识已久的邻居,也最多点头微笑示意,很少说些掏心窝子的话。自打建立临时党支部后,楼组群也日渐活跃起来,大家将群组视为可信赖的“树洞”,什么话都往里“倒”。
当然,与许多群组一样,这里也有人抱怨、有人发牢骚,但张雅玉却觉得,要适时疏导,“在家待久了,大家难免生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我们也要从实际出发理解居民,做好安抚工作。”
除了安抚居民情绪外,这个临时党支部更重要的作用是解决居民实际困难。“我们楼组内实现‘自循环’,就能帮楼外‘大白’减轻负担,他们也很辛苦,”张雅玉这样想。
临时党支部成立的第一天,她便向党员们收集意见,看看大家能为楼栋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聊完后,两类刚需被置顶——公共部位消毒和物资保障。
有党员看到毗邻楼栋在楼道里点艾条,认为这个方法好,但也担心,若是使用不当,会引起火灾。为此,有党员提议,可以在熏艾时在楼道内巡视,与此同时,居民们的外卖、垃圾也能在巡视期间帮忙代为处理。为避免上下楼巡视的高风险,党员们主动提出要按层包干、层层落实。
“社区‘大白’太辛苦了,既要负责整个小区的运转,还要处理封控楼的大小事务,我们楼内实现自治,就能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党员肖艺说。
还有党员牵挂楼内不会点外卖的老人。在楼组群,每次发起团购时,老人们可以直接在群内“点单”,即便不会打字也可用语音口述,党员志愿者们则一一记录在案,并跟老人逐一确认,保证老人的一日三餐。
张雅玉说,社区工作既简单也困难,就是“以心换心”,哪怕再忙也要竭尽所能,为居民解决困难。
作者:王嘉旖
编辑:单颖文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