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嘉定镇街道有个汇龙潭社区,本轮疫情以来,在51岁的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徐红娟的组织下,小区的31名在职党员、4名老党员、22名物业工作者、37名小区志愿者,在共产党员的示范带领下拧成一股绳。党员们冲在第一线,当好核酸检测引导员、物资配送员、楼栋联络员,筑起了小区防疫的“坚实底盘”。
汇龙潭社区的城南新村小区作为一个老式小区,总户数864户,常住人口近2000人,老年人多、外来人口多、各种需求多。三月份爆发疫情以来,居住在小区的31名在职党员立刻通过“先锋上海”微信小程序向社区党总支报到,并加入小区“在职党员支援群”,亮身份、领任务、听要求。突然、艰辛的抗疫工作有了主心骨。在社区党总支的安排下,党员们就地变身社区志愿者,这些来自国企、民企、事业单位、人民教师、退役军人的在职党员,和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站在了社区战“疫”的第一线,带领广大居民一起战“疫”。
党员先锋包干楼栋
“党总支让党员在楼栋里亮明身份,成立楼栋党小组,带头包干楼栋,负责本楼栋的抗原检测试剂发放和情况统计,负责生活物资需求对接和配发,负责有特殊需求的人群的送医配药等。”徐书记介绍。
紧急关头,“群龙”有了“首”。1968年出生的小区居民、在职党员郑敏,第一时间在群里报到成为志愿者,她包干了两个楼栋。无论是核酸检测、抗原发放,还是物资配送,以郑敏为核心的居民志愿者们都积极配合支持。而每一个楼栋,都有了党员带头为居民服务的志愿者。
4月1日3点,小区进入新一轮核酸筛查封闭式管理第一天。前夜,徐红娟再次打开工作笔记和社工们仔细核对志愿者名单,反复琢磨眼前的工作计划,4月1日-4月5日小区志愿者岗位的具体安排成了一份作战表:每一名社工、物业人员、志愿者组长都要在工作计划上找到相应岗位。而最关键岗位上,都是共产党员。徐红娟和同事们开启“战时模式”,连夜备战,提前制定核酸检测分批叫号、组织引导的工作计划,落细落实人员安排、开展岗前培训,提前划分“等候区”“缓冲区”“采集区”。
同时,小区防疫团队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优化完善核酸检测方案。召集党员志愿者们培训上门分发抗原检测试剂时的注意事项。 4月2日下午3点,共产党员、区物业公司总经理李志兰带队布置核酸检测点,根据4月1日核酸检测现场状况,作出相应调整,优化整个排队流程。按照居民下楼做核酸行走路线,动态调整垃圾箱位置,为居民下楼扔垃圾提供便利。伙伴们的精心准备,让核酸检测过程变得方便、快捷、有序。
针对“足不出户”要求,党总支划分封闭管理服务“微网格”,落实疫情防控楼组党员先锋包干责任制。每个党员志愿者包干两幢楼,按照 “看好楼、守好门、尽好责”的任务,当好“核酸检测引导员、物资配送员、楼栋联络员”。这些党员志愿者们成为保障居民安心居家的“楼管家”。
和“特殊人群”一一建立对应关系
城南小区有不少需要时常关心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临产孕妇,他们是社区志愿服务的重点对象。汇龙潭社区党总支在志愿者与他们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服务关系,事先收集需求,明确紧急预案,协调送医通道,确保每一位有保障需要的居民得到及时帮助。4月1日以来,小区4名有需要的居民得到送医保障。
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居民,汇龙潭社区党总支协调核酸检测队伍,以“1名医务人员+1名志愿者”为服务搭档,上门开展核酸检测。4月1日以来,共为小区中20名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核酸检测服务。
保障“足不出户”期间的各项生活服务,也是汇龙潭社区党总支集中考虑的新问题。居民家中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如何及时收集清运?社区党总支协调物业,调度志愿者力量加入收运队伍,提倡居民下楼做核酸检测时顺手带下生活垃圾,投入指定垃圾桶。
机动轮班劳逸结合
连续的高强度工作,使徐红娟和小区防疫团队们都十分疲惫。徐红娟认识到,对抗奥密克戎,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大家都付出了许多艰辛和努力,也承受了超寻常的身心压力。但越是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越要咬紧牙关,坚持再坚持。
她也明白,社区是城市疫情防控最后的一道防线,小区疫情防控的这支队伍不能垮,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必须保存疫情防控工作力量。
对此,徐红娟发挥社区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科学谋划、统筹分工、细化安排,实行机动轮班制,既保证小区24小时有人在岗,又让社区“两委”班子、物业工作者等有必要的休息时间,恢复体力。
昨天晚上近九点,徐书记在群里通知发放防疫大礼包,郑敏和其他包干楼栋的党员志愿者们立即穿上衣服下楼,领取物资对自己包干的楼栋开始进行分发。
“汇龙潭”里汇聚的35条“龙”,成了社区防疫的主心骨。
作者:薄小波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