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4月1日浦西地区封控以来,家住松江区的钱树德老人已前往医院顺利完成了两次血透,而明天(6日)将是他的第三次治疗。值得一提的是,老人的子女并不在身边,老伴也无法陪同。为安排好治疗,方松街道德邑社区作了周密而有温度的安排,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一次次派专人驾车,送老人完成治疗并平安回家。
钱树德居住在方松街道的德邑小城,今年88岁,接受血透治疗已经快15年;而且因为年事渐高,生活不太能自理。平日里,每周一、三、五,他都会在上午8时,在老伴的陪同下前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做血透。老人的儿子是上海的一名医务工作者,前阶段被派往浙江的医联体合作医院工作;女儿则远在国外。疫情来袭,封闭期临近,能不能出门、怎么血透?这些问题困扰着钱老伯一家。
3月31日,也就是封闭前一天,晚上20时,钱老伯的电话忽然响起来,来电的是德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先明。当时,他刚开完封控时期社区特殊需求人群协调会:“钱老伯,你的问题我们清楚了,血透肯定没问题。”张先明开门见山。他说,街道对于有就医需求的居民,设立了联动处理机制,将在符合防控要求的前提下,主动作为。这番话,让老伯逐渐放下了心。
等到当天晚上22时,钱老伯的电话又响了。原来,张先明看到了松江公安分局的通知,明确血透化疗等急需救治的就医车辆可以通行,就赶紧给钱老伯电话,告诉他这个好消息。而在沟通中,忽然有新问题冒了出来。原来,钱老伯的老伴年初做手术之后,一直在卧病休养,没法陪老伴去医院。而之前几次陪同的人,预计在封控后,因为不符合随车要求无法出行。这个消息让老人重新陷入焦虑。张先明随即表示,他们一定会想办法,不耽误治疗。
夜深了,张先明继续和同事商议钱老伯的血透问题。这时,社区工作者李光华主动请缨:“我可以接送。”这个方案在征得街道防疫办的同意后,23时,张先明当晚第三次打通了钱老伯的电话:“问题彻底解决了。明天早上,社区会安排志愿者和车辆,送你去做血透。”
4月1日早上7时,钱树德推开门意外地发现,要陪他去医院的李光华已早早等在门外,不由得脱口而出:“你太准时了。”实际上,守时的李光华,这天只睡了不到四小时。前一天晚上,在社区布置好封闭首日的核酸检测任务后,李光华回到办公室休息时已过零点。而凌晨4时,他就已提前赶往德邑社区下辖的核酸点位运送物资,生怕影响之后钱老伯的血透。
拿好所需材料,李光华将钱老伯搀上轮椅,送进车里。赶到市一南院后,他将老人送进血透室后,立即赶往自己的岗位工作。等到四个小时的血透完成后,他再一次守时地等在了治疗室之外……
封控五天来,李光华按照这个模式,已两次接送钱老伯接受血透。对于李光华和社区的安排,老人赞不绝口;两位在异乡的子女也专门打来电话感谢。李光华则说,钱老伯是位有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平时很支持社区工作,自己作为党员和社区工作者,有责任帮他度过难关。
作者:张懿 韩海峰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