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达到了我们(方舱)清零目标,下面我宣布,奉贤青村零号基地方舱正式休舱,谢谢大家!”5月20日上午10时许,在一片鼓掌声中,位于奉贤区的青村零号基地(方舱)终于迎来休舱。
自本轮疫情来临,奉贤公安全体成员坚守信仰的底色,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4月初,从分局各个机关单位抽调的5名青年党员民警肩负任务,逆行方舱医院。
5人小队来自分局各个单位,在方舱封闭增援期间,视频巡控舱内各个角落,培训保安人员,处置一些突发事件及求助等,对收治的隔离救治人员进行核查登记等。
“医院前后累计收治隔离救治人员2215人,最小年龄1周岁,年龄最大的92周岁,平均年龄41周岁。期间,分局增援小组共处置基地内部及周围各类警情31起,其中求助类22起,解决舱内隔离救治人员的各式求助100余起,发现并清除各类安全隐患50余起,确保了整个方舱的运行安全平稳有序。”带队队长徐辉介绍到。
5月初,增援小组接到一个舱内转阴待出院病人求助。原来集卡司机周师傅在媒体上看到上海疫情爆发,作为一名集卡司机,他主动报名无偿在昆山拉来建筑材料入沪建方舱医院,往返途中在奉贤做核酸时结果呈阳性,就住进了奉贤方舱医院。
由于在沪无固定居住地,根据出舱安置规定将被安排到区内的隔离酒店自费为期7天的隔离。周师傅一下感觉经济上很有压力。民警方费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仔细核对了相关情况。电话中,方费安抚了周师傅的情绪,对其舍小家为大家的行为表示赞许与感谢。挂断电话,民警立即向指挥部进行汇报,同时对接区疾控中心和民政部门。经多方协调,为周师傅落实了免费的隔离安置。当民警将结果反馈至周师傅时,他在电话中激动的表示深切感受到上海公安为群众,今后还将做一名热心的志愿者。
进舱的患者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学生,即使在方舱内,他们也都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抓紧学习。来自徐汇区的小邬是一名初三学生,她和母亲康女士于4月21日晚住进方舱医院。由于舱内条件有限,嘈杂的环境对小邬的正常学习造成很大影响。康女士电话求助了值班民警,称孩子正在备战中考,要复习和上网课,希望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安排一个安静的角落。彼时母女二人所在的9楼已经住满,没有调整的空间,民警顾殷俊发现六楼尚有半数空床,且有个靠窗的角落采光良好。经汇报指挥部领导同意后,牵头医护和舱内工作人员,将康女士和小邬的床位搬至6楼的角落,还搬来了小桌、小凳、台灯等物品,在舱内开辟了一片学习园地,为小邬的学习提供了方便。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2件事可能印象比较深,平时像送尿布、奶粉等,更是不计其数.....”在外围负责传递的青村派出所社区警务队队长黄弋赟开玩笑到。
“拐点大概是在4月下旬,一开始的收治数都是呈上升的,到4月中旬的时候开始出现波动,到4月末5月初基本就呈下降趋势,后来就一直在下降,舱内的病人数量越来越少,我们的心情和病人是一样的,大家都很激动,就像看到了希望一样。”负责数据统计的民警董元旦介绍到。
20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批的3名患者全部完成治疗顺利出舱,这座创建于疫情中的方舱医院,在运行50天后完成了历史使命,正式休舱。
“正式休舱后,我们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算了一下,拢共加起来正好60天,2个月没回去,制服也跳过了换装,还是有点想家的,相信大家也跟我一样......”科技科民警方雄一遍清点着手台、数据线等装备物品,一边笑着说。
“奉贤之道,勇士逆行,青零时光,感谢有你!”当拿到纪念证书时,几名小伙伴都激动不已,50天的坚守终于迎来胜利。而大家也相信,整个上海的全面胜利也必将实现,期盼回归的正常生活必不久远。
作者:何易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