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式“数字哨兵”扫码,实时显示健康码、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相关信息之后,就能够走进长宁区北新泾街道美天平塘菜市场,这里13名成员每天早起分单运输,为长宁区多个街道进行保供服务,每天完成菜小睿平台超过1000单的保供量,最高峰的时候超过2000份。
在保供工作的卸货、分装环节做好人员调配,使用彩色布、流转箱避免蔬菜包直接接触地面操作,门店经理朱威杰在保障工作各个环节尽量做得细致,保障取货接货环节安全。
朱威杰是一名党员,如今与保供小队同吃同住快双满月了。“再苦再累共产党员也要冲锋在前!”保供人员中的党员通过佩戴党徽、设置党员先锋岗和在防护服外张贴长宁“抗疫先锋”等标志,在工作中亮身份、树形象,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焦社区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他们还通过居委会、社区志愿者提供平价蔬菜配送服务。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疫情防控和生活物资保障的工作部署,不断提升长宁保供网点的保供品质和服务水平,长宁区在全区300多个保供网点开展“宁聚里小站”创建认定工作,对已解封的电商前置仓、超市卖场、便利店、连锁餐饮、药店等各保供点在满足保供点必须具备的食品安全、物价、防疫等基本条件的基础上,以党群服务阵地统一命名为“宁聚里小站”,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保供服务质量,凝聚保供强大合力。截至目前,已在全区保供网点创建45个“宁聚里小站”。
长宁区合理划定“宁聚里小站”供应辐射网格,组织发动保供点位店长、负责人或街镇工作人员担任“宁聚里小站”站长,由相关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社会热心群众共同组成保供小组,确保物资保障有力。构建街镇、社区、楼栋三级配送网络,积极发动在职党员,特别是用好市级、区级机关下沉干部等骨干力量,打通物资供应“最后100米”。
“宁聚里小站”解决不少实际的难题:天山路街道缺少防疫生活物资提供卸货区域和存放区域,在金虹桥楼宇党委的联系下,金虹桥雅品嘉超市成为临时的存放区域,同时为结对的仙霞居民区党总支在搬运居民生活保障物资中提供志愿者参与服务项目。在古北路上的上海得一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益葆药房与辖区新风居民区党总支结对,开通绿色通道线下为居民区配送药品。
在长宁各个街镇,已经组成在职党员突击队,在“宁聚里小站”组织开展需求采集、货源组织、转运交接、消杀处理、分发配送等工作。社区层面,积极发动小区物业、保安以及居民志愿者,充分挖掘从事家政、搬运公司、装修工人、按摩店、小吃店服务员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组成小区运输队,常态化做好小区的物资配送工作。楼栋层面,依托楼组党建,推广“一楼一人一组织、一接一送一关爱”,每栋楼明确由楼组长和临时党小组牵头,组成楼栋守护队,把楼组党建与关心楼栋困难人群结合起来,开展楼内物资运送接力。
快递、外卖、电商平台等是生活物资保供的重要组成力量,为及时做好基本生活物资供应,保障民生需求,长宁区一方面在符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让符合条件的快递、外卖小哥等尽快走出封控区,回到工作岗位,鼓励引导他们积极投身生活物资保供工作,补足配送力量。比如,在圆通速递虹井路站点,由19名快递小哥组成“保供小队”就地转岗,从分拣到配送,每天至少完成4个小区2000单物资配送。
另一方面,加强对快递小哥的服务保障,依托“宁聚里”党群阵地、宾(旅)馆、文化活动设施、企业园区等,在区内先后建设了18个“小哥驿站”,方便小哥们集中居住、临时休息、闭环管理。在核酸检测方面,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通过“固定采样点+流动采样点”组合方式,让快递、外卖小哥的核酸检测更加快速、便捷。
区内“两新”组织也应声而动,纷纷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助力保供。比如,长宁“两新”组织华住集团在旗下400家酒店被征用于防疫相关工作的前提下,还想方设法,为盒马、美团、叮咚、京东、饿了么等一线配送人员提供了1486间客房。拼多多为全区近36万户家庭发放总价值约4500万元的洗护套装和牛奶,向区卫健委、区疾控中心和各街镇的一线工作人员捐赠价值600万元的牛奶、水饮、安心裤、饼干等防疫保障物资。同时,上线“48小时保供套餐”,通过集采集配方式,为全区社区居民持续输送粮油食品、速食乳饮、家居用品等800多款日常物资。
作者:祝越
摄影:张伊辰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