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们都是在做一件件小事情,但仍投入百分百的精力,这是我们使命所在。”无论任何时间点,只要给金山区山阳镇旭辉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黄翠燕拨去电话,她都能立即回应,24小时待机已成为她的工作习惯。尤其是这段时间,她几乎没有整块的睡眠时间,一心扑在社区工作上,尽最大能力为辖区居民送上“定心丸”。
只要居民有所呼,她必定立即回应
“大家不要担心、不要着急,每个人都能买到菜。”拎着大喇叭、站在小区门口,黄翠燕一字一句说着,面前是焦急等待出门的居民。这段时间,旭辉居民区内的某小区划为防范区,下午三点到五点正是居民们外出采购的时间。
当天下午两点,她接到门卫的紧急来电,原来一些居民怕来晚了就出不去,早早等在了小区门口。“人流大了有风险,必须尽快把居民劝回去。“火速赶到现场,黄翠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一遍又一遍跟居民们讲解政策、安抚情绪。
“为什么别的小区可以早上去,我们小区就要等到下午?“面对居民的质疑,黄翠燕正了神色。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这是根据小区的顺序安排的,总归有先来后到,不然超市没法承载这么大的客流量。”她还再三向居民确认,物资储备充足,不会出现“晚到空房”的情况。听完黄翠燕的讲述,居民们心里疑惑打消了一大半,队伍逐渐减短。
光是外出采购这件事,每位居民都有着不同的想法,黄翠燕一直想找到“最优方案”。在这期间,她先后协调社工在社区微信群中收集信息,并将打至居委会的咨询电话中相关内容逐一记录。黄翠燕便将这些意见整理汇总,反馈到上级部门,多次协商之后形成了两个可选择的方案。居民可以在早上出门,就近前往小区周边的一家小型超市,或者选择按时在下午出门,前往较远的指定的大超市。同时,在居民前往大超市前,会提醒商场对商品进行一次补货。
这样一来,该小区居民可以分别在两个不同时段前往超市,实现了分流、避免人群聚集。黄翠燕后将通知录进喇叭里,放置于小区门口循环播放。“居民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也必须及时跟进、不逃避任何问题。”
老人、小孩、困难人群,她把关心放在第一位
血透病人每隔一天要去医院,没有交通工具该怎么办?借辆工作人员电瓶车方便他前往。
七旬独居老人从不开火,“一餐饭”该怎么解决?居委会每天匀出一份客饭送给他。
旭辉居民区约有5500左右的居民,要让这么多人能够安下心,常常急坏了黄翠燕。“无论怎样的要求,我们都尽力完成,老人、小孩全部都照顾到位。”
这两天,社区内一位中考生因为在家网课久了,学习压力倍增导致情绪不稳定,他的老师找到居委会寻求帮助。恰巧他的老师在社区担任志愿者,便提议让孩子出门和老师一起做志愿者试试、分散注意力。在黄翠燕的安排下,老师带领着孩子很快掌握了志愿服务的基本知识,并为他安排了匹配的岗位。为了不让孩子觉得不适,黄翠燕并没有跟任何人说明缘由,看似无意地多加了几分关注。
“工作怎么样”“志愿工作辛苦么”“感觉跟学习比起来哪个累”,看到刚参加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后的该学生,黄翠燕走到他面前问道,如同知心姐姐般关心着他的一举一动。“忙起来焦虑少了,孩子体验了志愿服务的辛苦也能成长,我就默默做好‘保障防线‘。”
把居民所需放在心上,这是黄翠燕工作的准则。她连着有一个月多没能回家,每天“宅”在居委会,“奔赴”各个楼道里弄。有时候碰到居民不理解,她仍耐着性子解答疑惑,“太委屈的时候也会偷偷哭一会儿”。纵然辛苦,但也值得,黄翠燕觉得每一件解决的小事、每一声来自居民的感谢、每一句关心的问候都能让她的一天充满斗志。“个人的力量很渺小,抗疫要大家齐心协力,心往一处去,劲往一处使,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也因为这份坚守,她许久都没能看上自己的女儿。黄翠燕驻守在居委会,而丈夫吴辉军驻守在村里,“一头居委会,一头村委会”,两位基层工作者同时抗疫,他们只能将孩子送到姐姐家照料。小姑娘今年即将中考,正处于最关键的时刻。黄翠燕特地跟女儿约定好:“我和爸爸在单位防疫守前线,你在大姨家与中考作斗争,我们都攻克难关。”这些天,由于居民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黄翠燕甚至都没空与女儿通电话。“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我想陪孩子一起冲刺中考。”
作者:占悦
编辑:祝越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