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时30分,依旧是350公里的长途奔袭。看着窗外渐亮的天色,江苏盐城90后姑娘季颖心底莫名滋生出期盼,“不知这回,是否能悄悄看爸爸一眼”。
季颖,来自江苏省射阳县中医院,也是本轮疫情以来无数驰援上海的医护“大白”之一。一个多月来,她已无数次随队驰援上海。浦东、宝山大场、顾村、罗店……许多社区,都留下了她默默奉献的足迹和身影。
5月3日这天,临时收到驰援任务的她,匆匆洗了把脸,就登上了从江苏驶向上海的大巴。只不过,这一次,她要奔赴的目的地是父亲所在的宝山区月浦镇。
闻讯赶来,父女俩终于“同框”
近三个小时的车程过后,季颖首站抵达村里的核酸检测点位。此时,她距离父亲所在的企业只有数公里。但她顾不上多想,迅速套上“大白”,熟练地开始采样。
一个半小时过后,第一个点位的核酸检测顺利完成。此时,她的胳膊经历无数次上上下下已有些抬不动了。五月的上海,气温渐渐闷热起来,季颖的“大白”服里,也满是流淌的汗水。
十点刚过,她就立马奔赴月罗路富长路路口一家企业流动核酸检测点。此时的她,距离父亲又近了一些——父亲就在这家企业的隔壁单位上班。
中午11点多,忙碌了一上午的季颖顺利完成当天所有工作。父亲闻讯赶来,想与女儿见个面。
“爸爸!”一声熟悉响亮的称呼后,季颖有些哽咽。这是半年多来,她第一次见到父亲,“看着有些苍老,很是心疼”。
此时的季颖,还穿着防护服、隔离衣,无法与父亲拥抱,父女俩只能隔着距离打个招呼。“许多人离开了父母、子女,我已经很幸运了,至少能远远地看爸爸一眼。”
采样结束后,季颖消杀后更换了防护服和隔离衣,拨通了父亲的电话。这是特殊时期,父女俩的重见方式。热心的同事,拿起手机帮季颖和父亲留下了一张照片。这是大半年里,父女俩第一次“同框”。
视频寄思念,“宝妈”也有温暖牵挂
在季颖的印象里,父亲总是忙碌的样子。即便如此,关爱问候却从未间断。只要有时间,他们都会在网络视频中遥寄思念。从通话中,季颖知道,父亲也会穿上“大白”,变身企业防疫志愿者,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尽责。在她眼里,父亲就是这样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平时话不多,但当大家需要时,他都会在。遥遥相望的父女俩,同一身“大白”,不一样的责任使命。
其实,早在季颖出发前,便收到了来自父亲的温暖嘱托。父亲说,“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国家需要咱就上,自己做好防护。”
季颖本身也是一位“宝妈”,儿子才4岁。刚刚过去的母亲节,她也只能与儿子隔屏相望。视频电话里,儿子在那头说,“妈妈,我都好久没抱过你了,妈妈你骗我,我想带着我的小动物们到上海来找你。”
这一相似场景,与曾经的她与父亲的分别场面重合起来。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季颖说,她开始慢慢懂得了父亲的责任,与那些日子里没有说出口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王嘉旖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