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房,物资到了快去卸货!”“来啦!”
“小房,今天有核酸采样任务,准备喊居民下楼!”“好嘞!”
“小房,我家团购的鲜肉到了,天气太热,能不能尽快帮我送到楼下?”“您放心吧!”
这样的呼唤每天都能在莲花公寓居民区里听到,而得到的永远干脆利落、令人心安的肯定回答。大家口中的“小房”,是普陀区发改委2021年新招录的“90后”选调生房帅,于今年1月起下沉桃浦镇莲花公寓居民区挂职锻炼。
“真没想到,离开校园后,步入工作岗位的第一站就是到了居民区。莲花公寓面积大,老龄化程度高,流动人口较多,在本轮疫情中受影响较大,3月底开始我便住进了居委会。但面对居民的发问和情绪,刚开始真让我有点不知所措,但身边的每位居委干部、党员志愿者都是我的老师,在大家的言传身教下,我在实践中得到了快速锻炼和成长!”
“每件小事都不是小事”
4月1日上岗第一天,小房便遇到了第一关考验——核酸采样。为了尽快完成采样工作,小房主动请战,拿起了高音喇叭,担任起“喊楼员”的职务。可刚要张口,小房便被居民区书记张群丽拦了下来,提醒道:“小房,一嗓子喊出去,居民全部下楼来,造成拥挤怎么办?关系到居民的每件小事可都不是小事,先设计好采样路线、下楼顺序,确保人员不交叉、不拥挤才是关键!”
“每件小事都不是小事”,张书记的这句话,小房牢牢记在了心里,他拿过小区地图,仔仔细细画起了“作战图”,经居委干部和党员志愿者们的反复讨论后,一套“划小片区、逐栋叫号”的采样路线由此诞生。
4月中旬的一天,手部残疾的朱阿姨向居委会求助,因封控后护工无法上门,她已经近半个月没剪过指甲了。原来由于手部残疾造成的手指蜷曲,这件对别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小事,朱阿姨却无法独立完成,只得向居委干部求助。小房得知后,连忙找出了指甲剪,第一次帮他人剪指甲的小房,一边轻轻托起朱阿姨的手部,一边小心地控制指甲剪的深度和力度。剪完之后,朱阿姨连连感谢,而面前的小伙子早已忙出了满头大汗。
“居民的信任是攒出来的”
面临严峻的疫情,居民们的咨询电话比往常更加频繁。“我们要封控到什么时间才能出去?”“小区里的垃圾什么时候清运?”“我们团购的食品怎么还不送来?”面对居民的提问,小房主动配合居委干部,耐心细心做好问题解答。
“这要感谢退休老书记梁慧丽,她总是提醒我,社区工作说白了,就是要办好居民关心的问个问题、每件事。从小事做起,一件件做,一件件都做好,长此以往积攒下去,才能得到居民们的信任!”
为尽快遏制疫情的蔓延,小房主动加入了小区阳性患者转运突击队,每次转运前,小房总是主动与转运对象保持沟通,摸清具体情况,确保在高效完成转运工作的同时,尽量满足个性化需求。
让小房记忆最深的转运对象是80多岁高龄的陈奶奶,由于老人年级较大,2次尝试都没能自行将防护服穿戴整齐。为了缓解老人的紧张情绪,小房放下顾虑,主动上前安抚老人,并仔仔细细地帮助她完成了穿戴,一路将其护送到转运车里。“这是党员应该做的,当时没考虑那么多,虽然心里也有点儿害怕,但一心只想着能为老人多做一点事,好让她安心。努力把居民托付的每一件小事都办好,总有一天,大家也会对我倍加信任的,”事后房帅回忆说。
解百家忧,暖百家心,吃百家饭,穿百家衣
无论是核酸采样、垃圾清运还是社区消杀,总能看到这个“90后”小伙子的身影。快下雨了,他便冲在前面搭雨棚;物资来了,他二话不说跳上卡车搬箱子……来自北方的小房,在和居民的沟通中,逐渐学会了一些基础的上海话,与居民之间的距离也慢慢拉近了,大家亲切地将“小房同志”这个昵称改为了“靠谱老房”。
随着封控时间的延长,天气逐渐变热,3月底小房带来到居委会的冬衣早就不适宜每日25度左右的高温,一件衬衫只能每天反复穿,汗渍早已让衬衫变得颜色斑驳。细心的居民观察到了小房的情况,为了感谢这位热心的小伙子,大家纷纷拿出自己家中的衬衫、鞋袜送到居委会,一解小房的“无衣之忧”。还有的主动送来了家中饭菜,为吃了十几天泡面的小房改善生活。“每天看到这个小伙子在小区里忙里忙外,帮我们居民解决困难,将心比心,他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也要尽自己的力,帮他一把”,居民们表示。
为了早起安排核酸采样工作,一天早上凌晨4点,小房抹黑刚起床时,一不小心把眼镜摔在地上,镜架瞬间“阵亡”。为了赶时间,小房丢下眼镜,便摸索着奔去了小区中心花园,布置采样事宜。这样“朦胧”的日子过了2天,一位经营眼镜店的热心居民发现了小房的异样,问清缘由后,便第一时间拿出了家中工具,帮小房修好了镜架。
“帮大家解决困难是我应该做的。我能做的都是些小事,不足挂齿。但没想到的是,居民们不但认可了我的工作,还对我倍加关心,在衣食方面为我提供了这么多帮助。这更加激励我,要好好完成居民们托付的每一件事,才能对得起大家的信任和关心!”小房说完,又投入到了紧张忙碌的转运工作之中。
作者:张晓鸣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