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来了噢。”今天(6日)傍晚,徐汇区华泾镇华泾四村居委,收到消息的90后社区工作者孙嘉骏立马起身,赶往小区门口的临时配送点。这是13份助老餐到了!即便是小区封闭管理,为老送餐也从未停过。作为配送的“最后100米”,小孙念叨:“人家辛苦送来的热饭热菜,我不能让它冷了。”
穿好“大白”,孙嘉骏扣响了独居老人顾勇的家门,“顾老伯,我是居委会小孙,您的午饭来啦。”小区没电梯,顾勇家住4楼,孙嘉骏跑得急,等老伯开门的档口才能匀口气。然后又奔赴下一户居民家中。
“疫情来了,为老助餐更不敢打烊的。”在华泾镇,老龄化程度超过36%。基于这一轮疫情期间最新排摸,辖区内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中有送餐服务需求的,共计364位。为此,每日准时准点,364份华泾镇爱心餐从上海莘莘营养配膳有限公司送出,到了小区门口再由居委干部“接力”,挨家挨户送往老人手中,环环相扣,“确保不漏一人”。
华泾镇,是送餐员余东东跑的片区之一。因为全市配送,不同于一般的送餐车,他靠的是货车。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脚不沾地,“平时将近60人送餐,现在送餐员减到20余人。我就担心送晚了,老人、以及一线大白们等得心急。”每天裹着“大白”,他得出7、8趟的车,在全市范围送出7000多份的餐,每圈下来至少一小时。
不只是余东东。“都上场了,我们一个人当两个用。”这些天,在他单位,为了保证运力跟上,原本各司其职的厨师、送餐员,眼下都相互帮助、相互照应,“厨师在烧完后帮着送餐员一起送餐”。
而为了减少流动,也保证人手在岗,单位的100余位厨师和送餐员已经住了一周多了:一周7天24小时待命,每天绞尽脑汁进菜、翻花样,确保“餐不能停”,包括老人、一线大白等在内的服务对象吃到热乎、可口的饭菜。
当晚的菜单上,记者看到:咖喱牛腩、白萝卜炒肉丝、清炒圆白菜……大荤小荤一素,“我们厨师长在保证营养均衡基础上,每天翻着花样做,尽量保持和疫情前没有太大区别。”余东东说。
与此同时,企业在环境卫生、人员管理、送餐安全等方面也做足准备,每天按照防疫要求对食堂、送餐箱进行消杀。在人员方面,所有人需要持有阴性核酸检测报告才能上岗,送餐员在送餐时更要严格佩戴好口罩、穿戴好防护服。
作者:王宛艺
图片:采访对象提供 视觉中国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