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蔬菜没了,什么时候能送到”“我高血压的药吃完了,能不能配一点”“我怀孕了,这两天肚子有些不舒服”……在金山区漕泾镇阮巷村各管控道口,志愿者们日夜值守着,并将村民的一个个需求一一记录下来,“接单”后,马上反馈给村里,由村干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漕泾镇区域封控后,阮巷村70多名本地村民都主动到村里当志愿者。村里马上做出安排,21个村民小组都成立了由村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志愿者组成的三人管控小分队,除此之外,还有阮巷老街、阮巷小区(一期)和阮巷小区(二期)根据情况安排志愿者人数进行管控。阮巷小区负责人陈连华首当其冲,加入管控队伍,负责起了小区封控后的各项管理工作。管控小分队主要负责道口的管控外,还负责收集村民的各类需求和生活物资、药物配送等。
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沈叶表示:“这几天配药、就医的人数比较多,最多的一天配送了88份。”
村里的电话一直不间断地在响着,晚上村委会也是灯火通明。村干部和工作人员按照志愿者收集的村民需求及时地整理汇总,并按照轻重缓急安排处理。
“老陈的腿皮肤溃烂了,得赶紧送医院去看看。”4月5日一早,村干部小沈和2名志愿者就接上特困人员老陈到漕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老陈一人居住,患有糖尿病又双目失明,腿脚也不方便只能坐在轮椅上,一直是村里的服务员在照料,封控后,村里就安排了一名居住在老街的志愿者照顾他的生活所需和配送一日三餐。医生检查后表示这里不具备处理伤口的相关仪器设备,并马上和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创伤科取得联系,让他们送去那里医治。他们立即赶到村委会,准备好相关证明和陪同人员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后将老陈送到金山医院。处理好一切后,已是下午3点30分了,他们又将老人送到了家里,安排好一切后又回到了单位。小沈说:“处理好了,老陈这几天也好过一点,蔡医生把后面几天药都配好了,接下来只要到社区医院更换就好了。”
志愿者何阿姨这段时间一直在阮巷小区一期做志愿者,她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上门给需要的村民们送物资,并做好巡查管控,确保村民不出户。晚上,志愿者们在空地上搭了几个帐蓬,简单地盖了一层薄被,一整夜值守着,方便村民有啥突发情况好及时处理。3月31日晚上,何阿姨2周岁的孙女突然发高烧了,这可把家里人急坏了,但是小区现在封控不能随便放行,何阿姨虽然着急,但还是按照相关程序向村里反映,村里马上联系镇里及时安排人员送小孩就医。何阿姨表示:“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要按照防控要求来办,都是为了大家的安全。”
村党总支书记胡兴锋说:“这段日子大家都很辛苦,但村民们的助力和配合让我们更有信心战胜疫情。”
作者:徐锋琴 薄小波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