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间!几百户居民,没想到每家每户各有特色。”今天(3日),全市进行一轮抗原检测,不少志愿者在上门挨家挨户分发抗原试剂时,却被很多居民家门口的创意“暖到”。
饼干盒、小篮子、小水壶,甚至还有保温杯套……这些临时自制的容器上还附着“3人,谢谢”“1人份,辛苦了”等暖心话语。事实上,这样的好点子,正是来源于不少居民区的业主群,大家群策群力,想到了这样的一种“无接触”式投放抗原试剂的方法,安全的同时,也方便志愿者工作。
对于这样的“金点子”,很多居民也在各自的业主群里接龙接力,表示支持:“这个主意好,既保护了志愿者,也保护了自己”“门口已经安上啦”……
而完成抗原检测后,居民也按照家庭成员的数量,将结果拍照并发在楼栋群内,便于楼组长及志愿者统计监督。
这些天,越来越多的社区业主群成了“自治群”,大家不仅贡献金点子,也倡导自律自觉、相互监督。
这两天,一份来自浦东某社区楼栋的民间防疫指南火了。4700字的指南,内容包罗万象:业主共同约定、志愿者分工及每日行动都囊括其中。还立了个小目标:“用自助+互助+科学+理性的方法进行防疫。”
据浦东新区文明办介绍,最初,该楼栋居民们为解决自身配药就医问题,在楼栋业主群内自主发起了互帮互助的志愿服务,一整套“业务规范”也就此形成。
这份指南还制定了社区志愿者的自我防护标准:比如“口罩最好N95”“穿防护服等隔离服装,特别不要穿毛绒绒衣服,细菌容易附着”“进家及时换衣服并酒精消毒”等等。居民们在各个生活细节也达成了共识:细化到如何拆解包装,回收废弃物流外壳;下楼核酸检测时看到电梯有人不进去,每次电梯中只保持一个人或一家人,他们还将有婴儿、有老人、双老人的家庭做了重点标注,安排志愿者重点关注……
每天,居民志愿者们还会组织线上会议,对每天的防疫志愿服务进行复盘,解决实际问题。这份文档也随之不断充实、完善。“每个人都应该不添乱,自律自觉做好自我管理,理性平和解决问题,共同等待解封的那天。”
作者:王宛艺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