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全力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复市,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图为杨浦区五角场夜景。 本报新媒体中心 张伊辰摄
企业遭遇资金难?减租扶持双管齐下!碰到用工难?招聘培训齐头并进!当下,杨浦区针对企业在复工复产复市中遇到的瓶颈,以“火雷速度”打通“堵点”,接通“断点”。
记者近日获悉,截至目前,杨浦区已实现“五个100%”——区经济贡献百强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外资企业、重点外贸企业以及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均已实现100%复工。为重点企业配备一对一的服务专员,开通“杨浦金融港”信贷通道,及时推出“非接触式”办证等涉企便利服务……怀揣着当好“金牌店小二”的决心和信心,杨浦区提出打好“统筹牌、服务牌、政策牌、载体牌”,继续聚焦“人、财、力”三个关键点,全力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复市,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减租扶持双管齐下,让企业有真感受、真受益
本月中旬,在杨浦区税务局的助力下,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的第三笔约3000万元的退税款,再次实现24小时内到账。
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是全国少数几家有资质生产用于转运新冠肺炎患者的负压救护车制造企业。短时间内要立即投入生产出几十台负压救护车,资金必须到位。年前公司刚好有一批出口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汽车符合退税条件,退税额预计达4300万元。企业财务负责人姚力挽告诉记者,“按照正常流程,完成退税一般需要五个工作日。如果能尽快收到这笔退税款,就能大大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今年1月,杨浦区税务局获悉此事后,当天就通过视频连线,辅导企业提交退税申请。随后,各相关科室无缝衔接,审核、审批等步骤环环相扣,不到24小时,4300余万元的出口退税就到了企业账上。2月,企业的第二笔2700万元退税款,同样实现24小时内到账。
当好服务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店小二”,就要在关键时刻,让企业看得见、找得到。纾困与扶持双管齐下,为企业解压“造血”。杨浦区出台并落实了区属国资企业的租金减免政策。全区20个科技园预计政策受惠面积将达40.7万平方米,受惠企业数1400余家。在上海惠企“28条”政策基础上,该区又结合区情实际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的10条政策,并倾听企业呼声,不断简化流程,进一步扩大受益面。
“非接触式”办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行政审批事项实行“零跑动”,采用“园区承诺、无纸受理、事后补交”等方式加快兑现科技扶持资金……一系列实打实的“硬核”举措,切实为企业“回神”。杨浦区提出,下一步还将继续聚焦企业复工复产复市中的切实需求,多一些“量体裁衣”“量身定制”,让企业有真感受、能真受益。
走访调研同步,全要素优化营商环境
虹杨宾馆装修项目是中煤集团2020年重点任务,原计划今年2月开标,但因疫情影响推迟。获悉建设单位对项目进展和企业复工的迫切需求后,杨浦区建管委迅速制定“不接触”开评标方案、开评标突发情况应急预案和开评标疫情防控措施。3月5日下午,虹杨宾馆装修项目在杨浦区建筑业管理中心顺利完成设计开标,3月6日随即完成评标,成为全市首批通过定制“无接触”服务完成的开标评标项目。
服务企业的举措不能像“橱窗里的蛋糕”,看得到吃不到,承诺要兑现,说到就必须要做到。亮出“一线工作法”的法宝,当前杨浦区正深入开展全区领导干部集中走访活动,目前已累计走访企业超过1.4万家,并针对走访调研中企业碰到的难题、提出的诉求,创新工作流程,加强精准服务。
下一步,杨浦区将聚焦“人、财、力”三个关键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领域、全流程的服务:聚焦“人”,推出重点企业一对一的服务专员,深化政策导读、援企稳岗等方面的服务;围绕“财”,通过开通“杨浦金融港”信贷通道、建立完善“杨浦金融支持企业白名单”等举措,为企业平稳发展提供动力;体现“力”,进一步优化“不见面审批”“零跑动审批”、容缺审批制度等一系列服务举措。
作者:本报记者 邵珍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