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因为数字谐音而有了特殊寓意。对于新婚夫妻冯高远与李煜晨来说,这一天没有红酒鲜花,倒是像之前的每个核酸检测日一样,上午7点50分,两人就早早套上防护服,奔赴各自的志愿服务岗位。
冯高远的工作点位在户外,负责帮忙查验居民手机里的核酸码;李煜晨的工作点位在楼内,负责招呼邻居下楼检测,并按规定路线把他们引至检测点位。忙碌一上午,“大白”和“小蓝”在核酸检测队伍中相遇,这才见上一面。“这就是我们度过这一天的方式,没什么特别”。一起做志愿者,已成为这对年轻人刻在生活里的共同志趣,伴着他们从情侣成为伉俪。
今年3月,刚在老家福建宁德办完婚礼的冯高远与李煜晨回到了位于上海杨浦区四平路社区的家中。没过几天,附近有小区封控,夫妻俩就报名当上了志愿者,到一线协助核酸采样“扫码”工作。浦西封控后,两人加入了所住楼栋的志愿者队伍。
除了核酸检测时的应急支援,平日里,冯高远是社区物资搬运的主力,李煜晨则负责分发。“我们俩已形成了默契。任务来了,一个工作抽不开身,另一个就会顶上。”两人所住的赤峰路97号是一栋老旧居民楼,老年居民居多。担心老人缺药少食,夫妻俩为老人送物资时总会多问一句:“缺不缺东西,需不需要帮忙?”
但也有敲不开门的时候。一次,冯高远闻见一户家中传出股焦味,敲门无人应答,赶紧联系消防与民警上门查看,原来这家户主是位独居阿姨,一向房门紧锁,不见生人,志愿者询问是否需要帮助,也被拒绝。小夫妻俩并没有就此放弃,他们发现老人家有扇窗一直开着,于是就拖来板凳站在上面,用绳子把物资“吊”放进老人屋里,放在靠窗桌台上。“过段时间再去看一眼,发现物资已被拿走,一颗心算放下了”。考虑到阿姨可能不会线上下单,志愿者们商定每次团购帮她代买一份,定期去送。每次送物资,细心的李煜晨还会在袋子上贴张小纸条:“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以来找我或者在门口留言”。“在这里住了5年,此前与楼里邻居联系较少,而这一次,感觉像个大家庭一样融洽,所以,我们不想漏掉楼里任何一位有需要的邻居”,冯高远说。
冯高远与李煜晨是高中同学,但正式走到一起,也是缘起参加志愿服务。冯高远在老家有几个学习成绩不错的高中同学,因为家里经济拮据而放弃了高考,这成了他的一个心结。此后,他在母校发起义卖活动,义卖所得则捐给有需要的学弟学妹。李煜晨也作为志愿者参与了进来。
义卖活动连续举办了4年。第五年疫情发生,冯高远将义卖活动改为在街头免费派发口罩,希望引起人们对疫情的重视。他随后跟踪调研了废弃口罩的处理,并据此整理了一份17页的报告交予当地政府,得到了采纳。
在上海,冯高远和李煜晨同在同济大学科技园内一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工作。单位为公益活动组建起青年突击队,冯高远任队长。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这支青年突击队常深入附近社区支援,协助居委会做好居民进出小区的登记,曾在疫情初期赴杨浦区7个菜场轮班,帮忙为进出人员测温。几乎每一次志愿活动,无论在园区、还是在社区,他们两人总是形影不离。
作者:刘力源
图片:周婷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