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找黄警官。”在金山区朱泾镇东林居民区,这句话已经成为广大居民的口头禅。而这位居民嘴里的黄警官正是金山公安分局朱泾派出所的社区民警黄晓川,从警11年的他于2018年调至东林居民区担任一名社区民警。社区作为城镇管理的最小单元,承载着基层治理的重要使命,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黄晓川已连续50多天奋战在疫情防控、服务居民的第一线,维护秩序、应急处置、案情破解、反诈宣传、纠纷处理……他的身影无处不在,事事上心、一心为民的工作态度也让他成为了居民心中的“守护神”。
居民眼里的“大侦探”
“黄警官,我要报案,我可能遇到诈骗了。”4月17日傍晚,居住于天乐苑的崔先生急匆匆来到东林居民区警务室报案,他在中午的时候去超市采购了400多元的物资,走到半路,因为太重实在拿不动了,正好当时路过一位美团骑手,便向他支付了一定金额后委托其送至小区门口,但等了5个小时也没送来。“请具体说一下,你是几点从超市出来,行走路线是怎么样的,美团骑手有什么体貌特征?”“从南圩路往南走左转进入临源街,骑手车上挂了很多马夹袋”……黄晓川根据自己的经验分析,提取了有效信息,还原轨迹后,在监控中锁定了一位跟崔先生描述相似的美团骑手,看到他将两个满满的超市购物袋放到了珠溪苑门口。于是,黄晓川立刻带着崔先生来到该小区,在询问过门卫并经过双方核对清点袋中物品一致后,将其归还给了崔先生,原来是马虎外卖小哥送错了地址。
无独有偶,4月初时,居民何女士也来到警务室向黄晓川报案,称其婆婆在东林商业步行街内散步时被冲出来的狗撞倒在地导致手腕骨折。黄晓川接到案件后,第一时间向朱泾派出所调取监控,但因为在监控盲区没有拍到。随后他来到案发现场,决定从沿街商铺调取监控,在征得同意后,他或拔下SD内存卡调阅画面,或由店家从网络端发来视频,在一帧帧甄别了多个监控录像后,终于在某个监控的角落中找到了案发经过,经确认,撞倒人的是一只无人牵引的白色发黄犬只,凭着有限的信息,他开始走访附近养狗的居民和商户,经过4小时不停歇地调查,最终找到了撞人犬只和其主人。随后,黄晓川叫来当事人,共同协商赔偿事宜。“黄警官,真是太感谢你了,你可真是个神探,太让人有安全感了。”事后,何女士不住地感谢道。
黄晓川常说,群众之事无小事,小案子关系大民生,他深知只有处理好了这些小案件,才能让群众幸福安定地生活。
街坊身边的“老娘舅”
“黄警官,我是姜阿姨。我家隔壁的老王脑梗治疗后出院了,他腿脚不利索,试着下床走结果摔倒在地上,现在小便失禁,房间里满是臭味,你能不能过来帮帮忙啊?”“别急别急,我现在马上赶过来。”5月9日,在收到求助电话后,扎根东林居民区多年的黄晓川脑中立即出现了王老伯的基本信息,胜利新村的独居老人,没有子女无依无靠。他马上放下手上的工作,和东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陈虹丽一同赶往王老伯家中。看着邋遢的王老伯,黄晓川赶忙上前将他搀扶到卫生间,撩起袖子为他洗了个热水澡,又帮他更换了被套枕套,“现在清爽多了,黄警官,真的太谢谢你了,谢谢,谢谢……”洗过澡后,王老伯精神了许多,他握着黄晓川的手热泪盈眶,止不住地感谢。此后,黄晓川又不定期上门看望王老伯,关心老人的生活情况及身体状况。
此外,因为疫情特殊时期,生活模式被打乱导致很多人的情绪波动大,容易产生冲突。有一次,天乐苑小区内的两户居民就因为流浪猫的事情闹了起来,一位老伯说看到小孩子在虐待流浪猫,就向他们拨了一盆水,另一户居民说自家孩子只是在和流浪猫玩耍,平白无故受了委屈,双方不依不饶。黄晓川得知该事情后,将双发约到了调解室,在他的耐心劝说下,老伯承认了自己的过激行为,并诚恳道歉,缓和了两家的邻里关系。“他很会当‘老娘舅’,社区里无论是邻里纠纷、还是家庭矛盾,都能被他化解。”提起黄晓川,居民们纷纷翘起大拇指。
“只要我用心用情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就能拉近居民和我们的距离,赢得群众的信任。”带着这份信念,黄晓川坚定地行走在守护辖区群众的道路上。
作者:姚丹萍 薄小波
编辑:张懿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