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晚间,家住普陀区真光路的严女士终于等到了一单珍贵物资——造口皮肤保护膜,由京东物流专人专车运送。包装完好的物资在小区门口经过再次消毒后,最终由志愿者送到家门口,这让严女士多了一份安心,“父亲手术后,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还是使用正规平台和正规物流更加放心”。
上海正努力在本月中旬实现社会面清零。本市多家快递物流企业已复工复产,邮政快递业务量日均值已恢复到常态水平的六分之一。如何防范“流动中的风险”?电商平台、物流企业要落实落细各项防疫措施,市民也要多留个心眼,尽量在正规平台下单,隔离取物,不让病毒因快递、外卖进入社区、家庭。
市民更青睐正规平台和正规物流
严女士88岁的父亲患有直肠癌,手术切除病灶之后,在腹部开了造口,需要使用造口皮肤保护膜以及相关护理产品。这些都是医用易耗品。在疫情最严重的当口,严女士曾经通过“在线下单+跑腿”方式购买过,但她总觉得不太放心,产品送到家后反复消毒了好几遍才敢拆包。
4月中旬后,物流逐渐畅通,严女士立刻选择在京东平台下单,提前“囤货”。没过几天,货品就通过京东自建物流送达严女士所住的小区。在小区门口,门卫首先查验了配送人员的“电子通行证”,确认后对包裹做了消毒,静置后由志愿者送至严女士所在楼栋。经过全面再度消毒后,她才把包裹拿回家中。
“最近这段时间,医疗类产品的需求量较大,很多用户也会在京东大药房购买药品。”京东物流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这些急用的医疗类产品,京东会在加快派送速度的同时,做足防疫举措,为市民送去放心与安心。
叮咚买菜大华站分拣员金倩倩已在岗位上坚守了近两个月。忙碌时,她一天可为用户分拣近1000个订单。金倩倩告诉记者,最近伙伴们都回来了,站点员工已达32人,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货架上的商品品类也越来越丰富了,鲜活水产和鲜花等商品已陆续恢复供应,SKU(库存量单位)超过1000种。金倩倩虽然不直接与用户打交道,但也在区域用户沟通群中“潜水”,最大的感触是用户有信赖感,相比一些团购,用户更倾向于在有自建物流的平台下单。
不让“流动中的风险”进入社区
正视“流动中的风险”,防疫工作仍是最重要的基础保障,首先需要各大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落实落细,严格把控并实时升级相关防疫措施。
在距离社区最近的前置仓环节,叮咚买菜目前已采取半闭环管理状态,统一安排员工在酒店住宿。叮咚买菜曹杨区域主管于国靖介绍,站点人员每天必须采取“体温+抗原+核酸”100%检查确认后方可上岗。最近,每个前置仓还设立了一名“防疫专员”,确保全员检核、无遗漏、无代检,持有效的“电子通行证”进行配送。
盒马方面表示,所有保供人员执行“集中作业、集中居住、闭环管理”模式,所有参与门店工作及配送人员严格执行核酸检测“2+1”模式——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抗原测试,每天一次核酸检测。同时,所有配送人员上岗时必须执行佩戴N95口罩、穿戴防护服和面罩等防疫保护措施。
涉及跨区域的物流链更为复杂。京东物流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障寄递安全,京东物流建立了一整套涵盖仓储、分拣、运输、配送全供应链物流环节的防疫机制及措施,在仓储分拣园区、营业站点以及末端配送服务等各个环节加大管理力度,并执行安全无接触作业等流程规范。
社会面清零绝非轻松易得,不仅需要每位防疫人员全力以赴,也需要每个社区、每位市民行动起来,按照防控要求做到位。比如,在社区这个疫情防控的基本单元,对配送人员“电子通行证”实施查验势在必行,以切断骑手“带疫上岗”的可能;二次消毒、无接触收货等做法也需要执行。对于市民来说,则应从购物源头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一方面,尽量只在正规平台或网站下单购物,使用正规可靠的物流;另一方面,在收取快递外卖时也需要做足必要的防疫措施,尽量做到隔离取物,把“流动中的风险”隔离在社区、家庭之外。
作者:徐晶卉
编辑:施薇
摄影:张伊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