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普陀区文旅系统的干部群众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无论是驰援方舱、隔离酒店,还是下沉居民区、保障援沪医疗队接待酒店,他们勇敢逆行的身影彰显了普陀文旅人的责任和担当。
普陀区文旅局公共服务科科长谢义4月7日接到返岗通知,尽管爱人是一线医务工作者,家中还有上小学的女儿,但他毫不犹豫选择归队。谢义不仅担任了福建省宁德市援沪医疗队和接待酒店的联络员,还负责调配区文旅局的车辆,为没有运输车辆的接待酒店运送保障物资,也为有紧急用车需求的援沪医疗队调配车辆。
一开始物资周转量大,人手紧缺,面对这种情况,他没有退缩和抱怨,而是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小腿磕破流血了,继续搬,浑身狂风暴雨淋透,依然冲在最前抢救物资。在他的带动和感染下,保安、物业、驾驶员、酒店员工纷纷主动加入装卸搬运的队伍,在区图书馆这个临时物资配送站点打造了一个团结的“战斗小分队”。截至目前,他已累计运输近百趟,运送物资数十吨,为有力保障一千多名援沪医疗队员的物资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
患者需要什么,还缺什么?这是普陀区文旅发展管理中心研究一部主任徐文良每天最关心的事。3月30日,他作为最早一批机关事业单位派驻工作人员,前往连亮路方舱报到,主要负责物资保障工作。早在方舱改建阶段,他就摸清了方舱房间数有多少、总床位数有多少,根据人数需要采购多少牙刷、牙膏、毛巾、床单、被套等等,并罗列了详细清单。当患者们入住连亮路方舱时,所有床位上都已经铺好了崭新的床垫、被子和枕头。他每天关注方舱进出人数,未雨绸缪,提前采购。
4月中旬,普陀区文旅局执法大队办公室一级行政执法员顾骏超接到组织通知,紧急奔赴泸定路方舱医院支援工作,分配在泸定路方舱指挥部综合协调组。由于初期人员紧张,他还承担起了12345市民热线和信访回复的相关工作,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共处理来自市民热线、信访渠道的各类诉求300余起,接听方舱热线电话200余个,尽其所能解决市民急难愁盼的问题。“我的工作重点都放在病人、老人、孩子、孕妇身上,每天优先处理他们的各类诉求。到了晚上,我都会打开T3-5楼的监视器,那里住了很多养老院的老人,我会逐一观察每张床位的情况,确认他们平安。”顾骏超说道。每天晚上,顾骏超都会把当天的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写进当天的日记中,他表示,他会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词,锲而不舍地把在泸定路方舱工作的“靠谱日记”续写下去。
3月1日,普陀区文旅局执法大队办公室的贾顺接到了驻守隔离酒店工作的任务。长征智选隔离酒店是新启用的隔离酒店,在刚开始运营头几天就遇到很多问题,这让出生于1997年,入职还不满一年的贾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神经紧绷导致连夜失眠。经过不懈努力,贾顺在工作上逐渐得心应手起来,现在已经是隔离酒店的一名“老兵”。每天贾顺都有接不完的电话,回不完的信息,工作至深夜也不敢产生一丝懈怠之心,但凡能睡觉了,也总是抱着手机和对讲机,生怕错过任何一条转运信息或紧急通知。
普陀区图书馆助理馆员戴清在今年3月初就前往大渡河路桔子酒店隔离点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由于戴清擅长与计算机和网络打交道,除了指挥部日常工作外,他还主动揽下了所有信息报送工作。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要求隔离点高效运转,也对戴清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逐渐成为了内外信息处理和交互的重要节点。不知不觉中,戴清已脱下初入隔离点时身穿的羽绒服,换上了短袖T恤。而他在隔离点的工作,也从一开始的略显忙乱到如今的驾轻就熟、从容不迫。
3月底,普陀区文旅局资源推广科接到了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电话,反映由于工作需要,在4月初浦西地区封闭管理期间,将会有部分干部职工驻守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需要保障核酸采样。得知这一情况后,资源推广科副科长陈祎琳在区防控办的指导、支持下,迅速与属地长风街道沟通联系,确保在封闭管理期间,由街道负责安排长风馆的核酸采样工作。
作者:张晓鸣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