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你们啦,来回接送我去血透。”普陀区万里街道某小区居民黄先生坐着非急救转运车从医院回到小区,看到居委会工作人员就连连道谢。
配药、血透、放化疗、产检、紧急就医……这些日常的医疗需求,在疫情之下,成了封控管理中需要重点保障的民生服务。万里街道建立建立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区”三方联动沟通协调机制,依托万里街道中浩云、富平、颐华3个片区,每个片区对应5个居委会,每个片区各固定配备 2 位家庭医生及若干医护志愿者,与居委会密切对接,满足居民日常的配药、咨询等医疗需求。同时,街道对接了专业的非急救转运团队,保障及时接送血透、放化疗病人及孕妇产检、生产。
“专班”力解“医”难
黄先生患病多年,需要每周定期做血透。“封控前夕,居委会就来登记我的情况了,除了名字、地址、电话、治疗项目、治疗时间之外,居委干部还留下了对接的电话,让我有需求就打电话。”黄先生说。
考虑是小区离同济医院相距不远,黄先生向居委报备了自己血透的出行计划,想着自行前往医院。居委会为其开具了当天有效的出门凭证,并在出门前为他做了抗原检测。没想到,当天返回小区,做完抗原检测后,黄先生就来到居委找到居委干部小侯。
“不好意,想麻烦你们,后天的血透帮我安排车辆吗?今天走了个来回,感觉太累了。”黄先生吃力地说着。居委干部小侯一边“批评”黄先生的“逞能”,一边帮他登记用车需求。居委会第一时间向街道应急医疗保障工作组提交了用车需求,为其落实了后续血透的转运车辆。“这样的非常时期,街道还能这样照顾我们这些特殊人群,真的太感动。”
3月27日,万里街道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部署新一轮核酸检测封控工作,同时成立了由街道主要领导牵头的各个保障小组,全面保障新一轮核酸检测工作及区域封控期间的居民生活。
“当时医疗保障作为一个重要事项进行了周密部署,街道医疗保障组第一时间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对接。”万里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双方共同制定了《关于万里街道封控管理期间应急医疗保障工作提示》,并建立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区”三方联动沟通机制。
打通沟通渠道的同时,万里街道各小区对有血透、化疗等需求,孕妇等特殊人群提前进行地毯式排摸。
“当时我们是连夜排摸,因为要抢时间。特别是血透,社卫中心需要向定点医院提前预约。”街道应急医疗保障组工作人员说,通过排摸,统计到万里辖区内共有60多位居民有特殊的就医需求。正是通过细致排摸,及时掌握了居民的就医需求,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时为血透病人预约了治疗时间。
时刻待命 随叫随到
需求多、事复杂,怎么办?时刻待命,随叫随到。
除了紧锣密鼓地安排已排摸出的居民就医需求,这几天区级机关下沉干部也组成了“代配药小分队”,与街道应急医疗保障组的工作人员一起,每天定时收集各居民区配药需求,统一前往医院配药后送达各居民区。
“卡巴拉汀、舍曲林、美金刚口服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吗?”工作人员刚在片区群提出需求,群内蹲点的社卫中心医生就发了回应。得到回应后,问题接踵而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那只能去定点医院配了。于是,工作人员立即对接居委,安排居委干部代配药物。
万里街道应急医疗保障组会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起制定了《互联网诊疗指南》,并指导居民线上求医问药。无法线上就医配药的居民,可向居委会提出,由居委干部在片区医疗保障组微信群内向家庭医生咨询,根据轻重缓急,提供代配药服务。
“我们社卫会开出简易门诊,居委工作人员会‘跑腿’代办。”街道应急医疗保障组的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居民急需的特殊药物,社卫中心无法配到的情况下,可由其对接定点医院。”按需施策,对症下药,有效分流居民配药就医的压力,实实在在为基层减了负。
在街道应急医疗保障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联动”下,万里街道共闭环转运确需外出就诊、血透、放化疗等居民百余人,并完成当日就诊当日回访,确保外出就诊人员全过程闭环。
作者:张晓鸣 易雯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