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睡个好觉”“给集卡司机一点温暖”……疫情发生后,全市基金会等慈善组织主动对接社会爱心资源,一方面购买抗疫物资保障一线“战士”,也建立紧急救助平台对接百姓需求。
据统计,截至4月11日,上海共计有151家基金会开展抗疫慈善活动,本轮疫情防控社会捐赠收入达3.37亿元、支出3.16亿元,其中资金支出1.45亿元,物资支出1.71亿元。
一张床、一餐饭,让一线“战士”睡好吃好
一张行军床,铺着保温床垫,这对于“连轴转”的大白来说十分重要。近期,一项名为“让他们睡个好觉”的慈善捐赠项目在上海接力,旨在改善一线防疫人员的睡眠环境。市慈善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已采购了2000余套行军床,陆续转运至全市16个区。
同时,市慈善基金会响应由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倡议的“给集卡司机一点温暖”活动,出资60万元为本市4万名疫情期间参与物流保供的集卡司机提供一餐饭。
这些天,司机师傅们工作、生活全都在车上,吃口热饭、去个厕所都不容易,在体能和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压力。“当得知司机们要来装卸货物时,给每个人准备一份热盒饭,让他们心头暖一暖。”该负责人这样表示。
就在4月12日,价值1400余万元的AED除颤仪、简易无创呼吸机、核酸检测扫描仪、消毒机、医用手套和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等抗疫物资,也被送到了本市方舱医院。
除了对接本市爱心机构和人士捐赠外,市慈善基金会还对接中华慈善总会等各方爱心资源。截至12日,“我们‘疫’起行动 同心守'沪'家园”抗疫援助专项行动,已累计募捐收入1.28亿元,募捐支出0.87亿元,所接收的爱心应急物资悉数发放到全市16个区。
建求助平台,帮百岁独居老人解决吃饭问题
“105岁独居老人需要容易咀嚼的食物”“孕妇需要心理援助”……自4月9日“爱沪有我”紧急志愿求助平台上线以来,共收集求助信息超1400条,及时给予对接。该求助平台由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联合其他公益组织建立。
平台接到过这样一条紧急求助:一位105岁独居老人家中大米吃完了,老人的女儿今年也已70岁,她俩不会线上下单、小区团购,家里必然缺米少面,志愿者将其求助信息调整为“紧急”。恰巧有基金会合作伙伴的志愿者就在老人居住地附近。志愿者带上家中20斤大米以及一些松软水果,骑上“小电驴”送到老人家门口。老人所在居委会也发放了点心、牛奶等物资。
癌症患者药物不够,志愿者帮助其加入肿瘤互助群,眼下已获得药物购买渠道;有求助者怀孕38周,情绪不稳定,志愿者推荐其在心理援助平台进行免费咨询。
放眼全市,上海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等一大批基金会主动对接企业、侨胞,为社区、校区配发超3000万元防疫物资包;上海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积极开展关爱困境儿童项目。
用好捐赠人的每一分钱,市民政部门也通过官方公众号每周两次向社会公示。
作者:王宛艺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