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订购的保供套餐,有4种蔬菜和2斤猪肉,请核对下。”“这是你外卖下单的药品,请拿好。”……在金山区朱泾镇的30个村居里,活跃着一支支“配送服务小分队”,社区村居民们志愿者化身为“快递员”,不分昼夜地奔忙着,只是为了让邻居们第一时间拿到新鲜的蔬菜和生活用品……他们成为了打通生活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的温暖力量,为疫情袭扰下的朱泾增添了更多温度。
“我们送的不只是物资,更是政府的保障!”
“你好,开下门,你买的10斤大米到了。”红菱苑小区内,志愿者们正楼上楼下奔跑着为居民配送蔬菜、油、米等生活物资。
自划分为管控区以来,朱泾镇不断加大生活必需品供货调配力度,引导各大商超、生鲜食品店、药店等开通“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渠道,推出保供套餐集采集送和自主订购两种方式,全力保障村居民生活物资供应。
红菱居民区有4个小区,2479户、6800多名居民。随着订购物资平台逐渐丰富,居民的生活必需品采购量也不断上涨,志愿者们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因为订单配送的时间不定,红菱居民区的18位志愿者每天早上8点便会到居委会集合,时刻待命,一旦物资到达,他们就会瞬间进入“快递小哥”的状态,老旧小区居民楼内没有电梯,志愿者们只能手提肩扛一级一级爬楼梯,有的志愿者脚走的磨出了水泡,有的志愿者敲门敲出了萝卜手,他们的忙碌一直持续到夜晚。
对于保供套餐,他们会在配送前认真将信息核对两遍,确保不出一点纰漏,“保供物资进来了,就要确保发放到位,不能因为我们的一时疏忽漏了、发错,造成居民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志愿者小曹表示。
“不能让有困难的老人没饭吃”
“陆奶奶,是我,小陆,这些是你要的长寿面、鸡蛋,还有鸡肉松和白木耳,我给你送来啦。”4月8日一早,新泾村志愿者陆杰带着采买的物资来到了独居老人陆秀英家中。“陆奶奶,上次来看到你的拐杖坏了,我帮你向镇上申请了根新的,你试试,合适不。”细心的陆杰还为她带来了新拐杖。
陆秀英虽然已有百岁高龄,但身体还算健朗,平日里都是自己坐公交去镇上的菜场买菜。如今一旦不能出门,日常的物资食品采购就成了她最大的困难。在新泾村,类似的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共有280余名,如何保障他们疫情下的基本生活需求,成了村委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责任。
自实施管控管理后,村委会工作人员便第一时间上门走访询问,为有需求的老人进行登记采购,物资送到后再挨家挨户送上门,随后定期上门看望,为他们搭建起物资的“传送带”,确保老人“食无忧”。因为物资配送到位,及时缓解了因暂时管控给老人们带来的生活不便。“现在特殊时期,身上的使命感更重了,我们不能让有困难的老人没饭吃。”陆杰说道。
作者:姚丹萍 薄小波
编辑:史博臻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