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上海正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改建成又一座方舱医院,建成后有望提供4万张床位。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共有八个展馆,目前多家承建方已进驻。
4月5日深夜,中建二局“千军出动”,连夜投入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改造工作中。
在中建二局负责的B区2号馆,面积达5万平方米,可提供6000床位,中建二局将累计投入6000名建筑工人,用3天时间打快战、打胜战。
为确保建设人员顺利进场,中建二局各在沪项目当晚连夜为参建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协调通行证。
由于图纸还在不断完善,建设团队必须做到边设计边施工。开阔的展厅很快变成了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
作为中建二局此次改造项目工程组组长,许宁白天在现场统筹协调物料进场和各环节生产推进,晚上一头扎进办公室和技术人员研究设计方案。为了提高施工进度,项目团队综合运用BIM技术,现场按编号拼装非污染区、污染区等不同区域的板材,“平时需要2个月调试的工作我们要在24小时内完成,各类管线需要通过模拟铺搭,一次安装到位。”
施工技术并不难,难的是要将生产物资和施工人员做到充分的调动与调配。要保护建筑原始结构,每一次施工设计图的变动,项目团队都会重新梳理施工方案,充分保证施工进度。
面对生产物资筹集紧张,人员配备短缺等困难,中建二局指挥团队统筹全局,制定好施工进度计划,划分区域,责任到人,24小时不间断轮流作业,全力协调本地多方资源。
经过1天的鏖战,2号馆现已方舱林立,正在进行水电安装以及床铺收尾工作。
在昼夜不息的奋战中,中建二局每一位援建员工都拼尽了全力。
中建二局华东公司上海区域事业部党委书记、总经理的宋建兵,几乎无缝衔接地投入到这一方舱医院建设任务中。哪里有人力?哪里有器械?哪里有材料?种种问题让他们绞尽脑汁。按下“暂停键”的上海,资源调配的困难程度增加了,建设者必须尽最大努力将各种资源协调集中到建设现场来。无数个电话、无数次磋商、无数回沟通在风驰电掣中完成。
和宋建兵一样,4月5日下午,中建二局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助理苏宪新也接到了援建方舱医院的紧急任务。当晚10点,集结在宁的二十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召开援沪动员会。凌晨1点,苏宪新率队出征。当务之急便是梳理人员,他以各项目带队负责人为抓手,重新布置带班责任划分,点对点联系各专业、各工种劳务工人,妥善进行人员分配管理和工序组织。在他的组织下,分公司共计派出的近600名志愿者,不断壮大7支队伍,在各专业面同步开花,三四个工序同步开展,大家齐心协力,把工序往前赶,把生产往前推。在苏宪新带队负责的项目B区2号厅,二层区域污染区、医护区、隔离区及卫生间、盥洗室的水、电、通风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已完成。
“方舱医院有很高的施工要求和专业标准,现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是超乎想象,但我们必须在保证速度的同时确保质量过硬,这也是对医护人员和病患负责。”中建二局华东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翟雷说,与两年前参与火雷神山建设相比,这次的建设任务更艰巨,时间更加紧张,但在劳动力组织、物资组织、技术方案上有了相对成熟的经验,方舱早一日建成,病患就能早日得到收治。
作者:周渊
编辑:杨柳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