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接到小区封闭通知,我马上到居委报名当志愿者。因为我们小区体量大,有很多患老年慢性病的居民,医疗护理需求肯定特别大。”今年40岁的杨艳是嘉定区牙病防治所的一名医生,居住在嘉定镇街道桃园社区。3月中旬自家小区被封控后,她立刻和同住一个小区的区牙防所、中医医院、新华医院等的9名医护人员一拍即合,决定就地上岗,成立了一个由杨艳担任组长的“医疗志愿者队”,共同支援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通过居民微信群,这个被居民称为“临时诊室”的封控小区医疗志愿者群“开张”了。队员们都把微信名改成各自的姓名和手机号,方便居民第一时间联系上,开始“线上问诊”,并在小区里为居民提供紧急的上门医疗服务。
为邻居们第一时间上门医疗服务
“小区有位女士术后伤口需要拆线,你们能过去帮忙处理一下吗?”上岗第一天,他们就接到了一位居民的眼部拆线求助。求助女士于2月底在医院接受了眼部手术,术后缝了20多针。按原计划,伤口愈合情况好的话,术后两周就应拆线,没想到3月13日就遇上了小区封控管理。“如果伤口拆线时间延误太久,有可能会造成缝线与伤口黏合,影响后续拆线换药,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组织感染。”杨艳说。了解清楚情况后,当晚,杨艳与同事贺晓丽为其进行现场拆线。
针对一些居民上门注射药物,插导尿管、胃管的需求,医疗队队员们也会及时联系,并告知需要用到的医疗器械,药物等,只要配备齐全,他们会第一时间上门进行医疗服务。虽然都是一些较为简单的日常操作,但在全套防护之下,行动还是有些不便,他们每次都小心翼翼,打起十二分精神。
“医生,孩子腹痛吃什么药?”“我牙疼的厉害怎么办?”……面对居民们接连不断的咨询,他们在群里也总是耐心给予解答和帮助。某天晚上微信群里响个不停,原来是一名9个月大的宝宝高烧到39度5,家里没有退烧药。“我们立即微信上指导家长进行物理降温,因为小孩子发生这种情况可大可小,高热会引发抽搐,于是叫了120救护车。”杨艳说,这些天几乎每天都会有突发状况。
除了线上问诊,上门服务,医疗志愿者队员们作为医务人员,更是积极投入到一次次的核酸检测、抗原筛查的志愿者服务中去。
守望相助,“临时诊室”得到社区居民热心帮助
“临时诊室”志愿医疗队的顺畅运行,也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有医生在吗?13号楼的阿姨心脏不好,现在脸色苍白。”4月1日晚上8点42分,微信群内突然跳出一条求助信息。
由于小区内的志愿医疗队队员都“出征”在外,社区内只有退休内科医生杨甫龙。杨医生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前往病患家中,但由于没有医疗设备,杨医生头疼不已。
这时,群内的爱心接力开始了。“我家有老式血压计!”“我有听诊器!”“麝香保心丸要吗?”“杨医生,还缺什么,您说!”......邻里纷纷拿出家中有的医疗工具和急救药物。
晚上9点28分,杨医生编辑了一条信息发至群内:病人自救意识很强,急救药已服,家用吸氧机也用上,病情略有好转,救护车在路上很快就到。这样的结果让所有人吊着的心放了下来。
至今,这个“临时诊所”上门为小区的邻居们拆线1次、插胃管1次、插导尿管1次、心脏病急救1次,线上问诊更是多次。为封控中的小区居民救了不少急难。
作者:薄小波
编辑:杨柳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