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三个半小时,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六村4000余名居民的核酸检测全部完成。
上午9点半,百余名居民志愿者和8名滞留小区的加梯施工队工人组成的应急小分队,在这场决战后长舒一口气,麻利地回收检测点桌椅设备,又在志愿者群里复盘工作流程。
“为了做好今天的全员核酸检测,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准备了很久,应急小分队不停摸索安全高效的方式”,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卫华说,“小区落实封控后,这里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要做志愿者,请加我”,每天都有居民来加卫华微信,“通过申请,拉入志愿者总群后,再由五大块区‘认领’,加入居住楼栋所在应急小分队,志愿者队伍就这样一天天壮大”。
应急保障的“5”:金点子助力,兜住社区大小事
梅陇六村是个“80后”小区,6层住宅无电梯,居民中49.6%都是老年人。此前进行过多轮核酸检测,但却没有一场核酸检测像今天这样充满了十足的紧迫感。
早上6点,各个楼栋里的两名志愿者准时就位,一人从六楼往下通知,一人从一楼向上通知,遇到特殊人群底册上用荧光笔标记走路较慢的老年居民,就为他们“插个队”,让他们先下楼。
走到楼下,小区54个楼栋被分为五大块区,核酸检测点就在相邻块区的中间区域。志愿者大白不时双手侧平举,示意居民保持两米间距。
不同楼层的居民不打照面,下楼也不和其他区块产生交集,这套被称作“楼道小循环、小区大循环”的穿插式检测法,是应急小分队成员复盘前几轮检测,反复打磨总结而成。虽是今天第一次使用,实施却格外顺利。
这支应急小分队是什么来头,为啥金点子不断?卫华透露,其实他们都是小区里的普通居民。微观上看,一个楼组长搭配3到5个年轻志愿者,有教师、白领、中介小哥,施行轮班制管好楼里的活儿;宏观上看,五个块区五支队伍共计100余人,配合居委兜住了小区里的收发快递外卖、配药和物资发放以及通知公告等大小事物。
有的老人不擅长用智能手机,楼道志愿者手机里有信息存档;社区团购只接受线上支付渠道,老人放心将钱交给楼道志愿者;加起来快要300岁的老年志愿者团,坐镇门卫室,为年轻人们分发大白服等防疫设备……“这些事做起来很简单,但是意义很大,邻里越来越团结,这就是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查漏补缺的“1”:“神奇三轮”指哪儿打哪儿
“我们还有一支很特殊很特殊很特殊的应急小分队”,卫华连用三个特殊形容因封控滞留在小区内的8位加梯施工队工人兄弟们。因为他们各有特长,成为了小区封控以来查漏补缺的专业队伍,“哪家漏水哪家堵马桶,他们都能摆平”。
昨晚(4日)九点,卫华接到通知核酸检测六点开始,便赶紧给“闫工”闫琛打电话。放下电话没多久,一辆三轮车驮着桌椅帐篷等装备抵达指定检测点,施工队成员以最快速度将检测点搭设完毕。
早上,这辆三轮车又出现在检测现场。因为每栋楼人数不同,有的点位先做好,医生要赶去支援别的点位,三轮车载上医生和采样物资,迅速补位。
“神奇三轮”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这一支特殊的应急小分队本身也为小区付出许多,闫工经常挂在嘴上的话是:“这时候就要看一个人的觉悟!”
小区收到肩背式消杀设备,看着一袋零部件,大家都傻了眼。闫工凑上来一看,“这和打农药的装置有点像,让我来试试”,三下五除二就装好了,还主动承担了消杀工作。
政府发放了三批生活物资,看到有大米、牛奶这些比较沉的东西,施工队成员加入分发物资的队伍,将沉甸甸的物资送到每一户居民家门口。
作者:周辰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