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核酸检测,清晨6点,石化街道辖区内各小区开始“热闹”起来。一处处有序排队做核酸的场景,一个个为了这一轮核酸检测忙碌的身影,这其中,“护送队”、“帮帮队”……一支支队伍“悄然”诞生,助力这次核酸检测顺利完成。
暖心“护送队”,让采样人员少走路
4月4日中午12点半,在石化街道海棠居民区,一辆“护送车”载着上门采样人员正在社区内上路服务。这是由民警、志愿者、物业组成“护送队”,一路接送医护人员,为辖区内行动不便的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检测服务。
海棠居民区共有3300多名居民,其中35名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上门采样。为了确保核酸检测的高质量、高效率,“护送队”和医护人员分工明确:物业人员驾驶三轮车,民警精确“导航”,志愿者扫码、登记,医护人员则负责上门采样。他们之间配合默契,采样时间从原来的3小时缩短到了2小时。
“好,稍稍抬起头,把嘴巴张开,很好”,采样人员杨帆是金山医院的医生,当天下午两点半,为98岁的卧床老人何阿婆做完核酸检测,她拖着疲倦的身体从楼上走下来。因为小区大部分是多层住宅,今天,她和同事平均每人爬了63层楼梯。
“他们每天来到社区,一天工作不下10个多小时,24小时待命,真是太辛苦了。”望着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林娟喃喃自语,“专业的我们帮不上,但尽量让他们少走点路”。因为连续奋战在一线,她声音非常沙哑,不少居民都认不出她的声音。
除了“上门采样”,石化街道核酸采样点从最初的23个增加到46个,并通过“采集前移”等措施,杜绝社区内外的交叉感染,确保社区居民和沿街商铺人员的全员检测,实现无一漏检。
志愿者“组团”,让老人安心下楼
蹲下俯身,背上老奶奶,双手紧托,小心翼翼走下楼梯……今天,在石化街道滨二居民区的核酸监测点发生了让人温暖的一幕,“爱心点名”志愿者张乃静“全副武装”,背着一位九旬老奶奶下楼,扶上社区准备的轮椅,快速通过绿色通道完成核酸检测,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点赞。
张乃静是小区“爱心点名”志愿者之一,今天全市核酸检测,滨二居民区却多了一支“核酸检测帮帮队”,他则是队长。在多次核酸检测工作中,居委会总结经验,将原本各自为阵的引导、登记、核查等志愿者“组团”成一个个“帮帮队”。
“我们小区老龄化率较高,户籍人口1424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有696人,老龄化率达到46.9%”,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黄东燕介绍,每个队由6名志愿者组成,1名熟悉老人的“爱心点名”志愿者负责叫号引导,2名熟悉手机的青年志愿者负责核查、帮助注册预约码,3名身强体壮的中年志愿者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通过一栋栋靠前服务、“一条龙”式帮助,让居民特别是老人安心下楼,快速完成核酸检测。
“哦呦,今天可是好好锻炼了一下腿部力量。”志愿者小蒋舒展了下身体,他说道,“小区里老人年纪都比较大,单57号楼就有3个要轮椅的老人”一天下来,饶是自诩身体健壮的小蒋也有点吃不消。回去的路上,百岁老人戚阿婆的家属陆师傅,她再次碰到志愿者沈金,“谢谢您,不仅是这次疫情期间的帮助,还有多年来的‘点名’关心”。
作者:裴元欢 薄小波
摄影:庄毅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