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上门来做核酸检测采样的,请出示一下登记码。” 今天上午,朱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彭勇华来到郁金香庭43号楼的姚阿姨家中,在完成受检者身份信息核对后,为她做了咽拭子采样。姚阿姨做过腰椎手术,目前卧病在床,近期要去复查,但进医院需要出示核酸检测报告,家人正在为此发愁时,上门采样服务就如及时雨般来了。“非常感谢,之前跟居委会说过,就盼着你们过来,辛苦你们跑一趟了。”她的家人感激地说。
4月4日,上海市启动新一轮核酸检测工作,朱泾镇针对前期摸排的残疾人、重症、精神疾病患者、行动不便老人等特殊群体近1400人,开辟了“绿色通道”,组建“扫楼扫埭小分队”上门采样,将“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落到实处,让核酸采样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我们主要服务的辖区,老小区较多,很多都没有电梯,因此,我们只能爬楼梯,由于穿着防护服,带着口罩,入户采样对我们来说就是对体力的考验,爬上去之后只想大口喘气。而且相比集中采样,入户采样的群体不一样,更需要细致与坚持。”彭勇华说道。
短暂的休息后,彭勇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15号楼的董老伯家。董老伯是一位脑瘫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面部肌肉,面对这类居民就要温柔耐心地引导,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来,头抬起来,嘴巴张大一点,再大一点,就像咬苹果一样。”彭勇华边指导边做示范,在董老伯张大嘴的瞬间,“快准稳”地伸手,迅速完成采样。
与此同时,他的队友们也穿梭于楼宇中,村埭间,走进特殊人群家中,通过人性化的温情服务,打通核酸采样“最后一米”。扫码、采酸,叮嘱村居民注意消毒、防护,一套流程有序完成,环境消杀后,他们再匆匆赶赴下一户。遇到村里开不进车的路,他们就扛着采样“装备”徒步前往,身上厚厚的防护服早已被汗水浸湿,橡胶手套里的双手也已起皱、浮肿,防护面屏布满了水雾,口罩下的喘气声缓缓传来……虽然疲惫,但他们坚持以“铁脚板”踩实防疫路。“我现在觉得流在嘴里的汗水都能解渴。”一句苦中作乐的玩笑话道出了许多艰辛与不易。
无论何时,每当收到采样命令时,“扫楼扫埭小分队”的队员们都秒回“收到”,刚从“战场上走下来”没来得及休整,他们又义务反顾的投入下一个新的“战场”。
作者:殷洁如 薄小波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