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申城开展了新一轮以黄浦江为界的分区分批筛查,面对疫情防控再升级,封闭管控区的生活垃圾处置面临着十分艰巨的局面。上海城投下属上海环境固废事业部作为国内第一家实现生活垃圾焚烧炉协同医疗废弃物处置的单位,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在疫情面前做到了真正的托底保障,体现社会责任感。
从疫情爆发初期至今,上海环境固废事业部完善了垃圾处置技改措施及标准化作业流程,在守住环保底线的前提下,实现封闭管控区的生活垃圾“应烧尽烧”,确保一线操作人员零感染。面对本轮疫情的反扑,固废事业部以科技防控为引领,点燃数字引擎,通过“六化、三提升”组合拳打好专项处置的硬仗,筑起了一道牢固的守“沪”防线。
据悉,“六化”是指作业流程标准化、上料自动化、现场控制智能化、全程作业可视化、维护作业合理化以及停炉检修规范化。
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封闭管控区的生活垃圾分流(分时)入厂-消毒-卸料-投炉-负压管控-卫生防护等全流程管控标准化。一方面,因地制宜设计,将这类垃圾运输路线分时或分隔通道入厂,避免与一般生活垃圾有交叉区域。另一方面,卸料厅高负压控制,可有效防止臭气扩散,杜绝新冠病毒气溶胶传播途径。
从流程上看,垃圾车辆进厂即采用通讯与视频、信号装置配合引导的方式,全过程严格无接触式防疫管理。专项垃圾从进厂到卸料后,由远程控制的消毒雾炮进行两次全面消杀。同时,专项垃圾随卸随清,通过视频监控等手段精细化操作,尽可能避免破损。
记者获悉,老港分公司在2018年筹建之初就提前布局配备有医废自动上料装置,装置可将医废专用箱根据自动感应设备,遵循预设路线从专用装卸区自动装载移动至焚烧炉进料口,全程无需人工参与。为涉疫垃圾处置奠定了基础,避免了人员直接接触涉疫垃圾。
此外,固废事业部下属各焚烧项目将设备监控、检测、运行、维护等方面信息传输到中控室,以及集团信息中心。减少了现场人员与设备的接触频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幅降低一线人员感染风险。
“三提升”则是指焚烧工艺再提升、烟气排放标准再提升、渗滤液处理再提升。由于封闭管控区的生活垃圾具有水分高、垃圾热值低且波动大等特点。事业部采用自动ACC优化调整焚烧,必须确保炉膛温度达到850℃/2秒以上,保证垃圾焚烧烟气二噁英及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浓度排放正常达标。同时,采用精细化控制,提高焚烧炉助燃风温,增加焚烧炉干燥段助燃风量,将焚烧炉炉温维持高温运行,采取炉温“宁高勿低” 的调整策略,保证焚烧炉高效稳定运行,实现封闭管控区的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安全处置。
此外,由于封闭管控区的生活垃圾成分复杂,塑料制品占比较高,燃烧过程中酸性气体产生量明显上升。通过优化烟气处理设备的PID,对省煤器出口烟气指标排放等数据采集分析,指导烟气脱酸设备的运行及石灰等脱酸辅料的投加,保证烟气各参数达标排放。
截至目前,上海环境集团固废事业部所属焚烧项目的生活垃圾焚烧炉,均可实现高效自动控制,避免了运行人员与生活垃圾的直接接触,有效规避一线人员感染风险。此外,各厂区还通过数字化巡检设备,巡检人员可实现手机扫码完成对现场设备的巡检,大幅缓解一线工作压力。接下来,固废事业部将进一步强化科研力量,依托科学方法,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提供科技支撑。
作者:徐晶卉
编辑:张天弛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