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凌晨1点,三个熟悉的身影匆忙赶到金山卫镇绿地玲珑寓小区,“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又要做室友咯!”默契地打过招呼后,三个人走进了她们的“临时宿舍”,再次驻守进了这个她们曾经共同奋战了十几个日夜的小区,开启新一轮的合作配合。
她们是:凌琳,北门居民区党支部副书记、居委会主任,负责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力量保障社区稳定、疏导居民情绪;冯益,金山卫镇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副书记、副主任,带队进驻小区并负责安排“大白”队伍;宋海红,北门居委会工作人员,负责居民的就医保障工作。三个人以最短时间组成了社区防疫工作的“巾帼铁三角”。
小区的临时“大家长”
“临时宿舍”,其实就是小区物业的一间办公室。由于居委会办公场所并不在玲珑寓,这间办公室便成了三人的休息、议事和接听电话的地方。不过,对于这里,她们三人已是再熟悉不过了。不久前,该小区曾实行过封控管理,三人就在这里共同坚守了十几个日夜。
作为小区临时“大家长”的凌琳是一名退役军人,性格爽朗,办事雷厉风行、工作更是尽心尽责。在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力量、疏导居民情绪的过程中,她的行动力和坦率真诚成为了工作顺利开展的一剂“良药”。
新一轮工作的第一步,就是与居民及时建立联系。3月28日凌晨2点左右,凌琳将《告居民书》发至小区业主群中。作为居民信赖的“大家长”,由她发出的通知立刻收到了好几位居民的回复和咨询,有效安抚、疏导了小区居民的情绪。随后,她迅速和冯益、宋海红一起打印告知书,并前往小区各个楼道进行张贴,确保居民能及时看到相关信息。在凌琳看来,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保持信息畅通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在之前的工作中我们也是这么做的,比如我们在微信群里发出了很多温馨提示,包括就医保障、快递收取、物资保障等各个方面,居民有意见建议可以第一时间提出,如果我们工作确实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我们肯定会坦率承认并及时改进的。”
当天凌晨3点是凌琳和冯益、宋海红的“头脑风暴”时间。画“作战图”是三人在此前小区封控期间形成的习惯。从最开始的手绘图,到如今用上各种手机软件,“作战图”在三人的努力下不断优化,并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最开始的时候是因为大家都没有经验,很多事情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想着用这种‘笨’办法让很多工作事项变得可视化、更清晰,方便我们总结和提升。”凌琳说。
“大白”的工作指挥长
作为进驻小区的“大白”指挥长,冯益对这些工作已是驾轻就熟。但眼下要做的是精益求精。“作为负责人,我每天都要研究怎么优化志愿者的排班,每天需要的工作岗位和具体人员分配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确保我们这支队伍保存足够的体力来应对这场硬仗。”冯益说。
老人独居在家,菜不够了,不会用网购,子女也无法前来看望陪伴,该怎么办?小区封控后,这个问题成为了冯益心里的另一件头等大事。3月28日中午,结束核酸检测现场引导工作后,冯益立刻化身为小区居民的“采购员”,主要帮助独居老人或者有特殊困难的老人线上购买所需物资,并及时配送上门。 “我们一般会一天隔一天和小区内有需求的老年人联系,一方面是要全力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交流对话,缓解老人的恐慌焦虑情绪,让他们能够安心在家。”冯益说道。
晚上,忙碌了一天、终于稍稍空下来的冯益抽空和家里人联系了一次。她告诉记者,此前进驻小区十几天没回家,到家后才察觉,在她眼里还是个孩子的儿子已经长得和她一样高了。
居民的健康管理员
告别小家,回到自己曾经坚守过的岗位的还有北门居委会工作人员宋海红。她负责居民配药、就医保障的工作;而她的丈夫也主动到所在小区参加志愿服务,高三的女儿则自主居家上课学习、备战高考,一家人各自迎来了属于自己特殊的考验。
在宋海红的眼里,自己负责的工作似乎没什么特别的好经验好方法,主要就是要耐心细致。但在凌琳和冯益看来,宋海红负责的这部分工作至关重要,她本人更是“铁三角”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封控期间,市民的正常配药、就医需求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作为绿地玲珑寓小区的健康管理员,宋海红一天都在接听居民电话、记录药品需求、对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送药上门等环节中度过。在她看来,这份工作最关键是要弄清楚居民的准确需求,避免出现偏差。
宋海红告诉记者,此前小区封控的时候,她接到过一位患有脑梗塞等多种疾病的老人的电话,他需要的各类药品达七八种,恰巧都所剩无几,名字也较为复杂。这就需要她和老人反复确认核对,确保配药准确无误。“这毕竟是事关老人身体健康的大事,我们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要对居民负责。”宋海红表示。
新一轮的核酸筛查是对基层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金山的各个小区,还有更多像凌琳、冯益、宋海红一样的防疫工作人员,大家迎难而上、挑灯夜战、共克时艰,在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力量,凝聚金山防疫的强大合力。
作者:朱悦昕 周倩 薄小波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