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大海奔涌不息的黄浦江,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一座超大城市的殷殷嘱托和深情寄语,也见证了上海将期许化作鞭策,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一步步把人民城市这一重要理念化作城市发展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融于思想、付诸行动,落实前瞻宏阔的“大写意”,画好针走民心的“工笔画”,将“人民至上”镌刻在城市发展的每一个坚实步伐中,书写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和生动表情里,更浸润入百姓的烟火日常和诗意心田。
今天的上海,何以为“大”——她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更成就人民,用心用情用力,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更发力打造人民城市建设的上海样本。
人民城市,重千钧。既饱含着党的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也凝结着总书记对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深邃思考。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当“人民”二字成为上海的鲜明标签,更深刻彰显了一座城市的初心使命和最终依归。
结合实践,上海在深入推进人民城市建设过程中,既有站在历史宏阔视角,高瞻远瞩的谋布,也有充分落细落小落实,针走民心的“绣花”。
譬如,以人民城市理念引领“十四五”规划编制,提出“五个人人”目标愿景,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如期成功举办进博会、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重要品牌活动……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落实“大写意”把握住了人民城市的战略使命——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更好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
再如,强化制度和政策供给,“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全力以赴推进旧改攻坚;推出16项民心工程,从老房加梯到早餐工程,紧贴着百姓心尖创造品质生活;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结合“一江一河”滨水岸线贯通提升,营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生活秀带”“发展绣带”;结合“两张网”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产出”城市单位面积对人们需求的响应和服务能力……落细落小落实,“工笔画”把握住了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和人本价值,让城市发展处处围绕人、时时为了人,更汲取人民智慧、汇聚人民力量,打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
暖意、惬意、诗意——人民城市建设的成果与风貌,最终经由一个个鲜活个体而感知、延展和提升。“国之大者”“人民至上”,也在一段段真真切切又扎扎实实的人生中得以传神演绎。共识共情共鸣下,借由更多新途径、新链接、新场域,人人都能找到参与人民城市建设的“主场”,不断创新并遵循内在科学逻辑,汇聚人气、集聚人才、凝聚人心,人民群众成为人民城市建设中的积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
今天的上海,何以为“大”——红色是其最鲜亮的底色,人民是其最坚实的根基。在推进人民城市建设中不断创造和遇见更好的上海,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作者:顾一琼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