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宝庆路3号的交响音乐博物馆,一座藏在绿荫深处的老洋房博物馆,将于下周二恢复开馆。记者日前从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获悉,目前,区域内张乐平故居、柯林故居和衡复风貌历史博物馆等众多名人故居和博物馆,已纷纷恢复开放,并采取各种限流措施,等待有心人前来观赏浏览。
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由上海地产集团、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合作设立的,是国内第一家以交响音乐为主题的音乐博物馆。博物馆坐拥宝庆路3号多栋别致的老洋房,4000多㎡的秘境花园,成为魔都人心水的海派博物馆。
徐汇区宝庆路3号,曾有“上海第一私人花园”之称,这里是“染料大王”周宗良的故居,别致的德式风格洋房遗世独立,玻璃立面和落地百叶窗外的绿意影影绰绰,散发着一副超然隐世的闲适姿态。
室内褐色的地板、木护壁、木踢脚以及楼梯大多都是百年老物件,铅条彩色玻璃窗,漂亮的老壁炉等细节,静静演绎百年海派风情。
试运营时每天只接受50人预约参观,上下午场各25人。
1925年,周宗良从德国商人手中买下这座位于霞飞路(彼时淮海路的称呼)花园时,里面只有2栋德式小楼。后来他花7年时间,耗巨资扩建成5栋彼此独立的小洋房。5栋楼因为建造时期不同,风格各异,光墙面就分为马赛克墙、卵石墙、水刷石墙以及涂料墙。
院落的主人周宗良,从宁波“小赤佬”,一路闯荡成“德国染料业在华总买办”,再到地产、金融、轮船等各领域的商业机构遍布全国。
2017年,这里变身国内第一家交响音乐博物馆对外开放。尘封多年,这个昔年传奇花园,终于向世人揭开了神秘面纱……
修缮后的老宅,建筑和花园都保留了历史的肌理,只是在2号楼和5号楼之间新增一座连廊,以便参观更加流畅。
内部修缮也以恢复历史风貌和装饰特色为主,家具是20世纪30年代的样式摆设,吊扇、三五牌台钟、熟悉的老物件,以及珍贵的交响音乐文献资料、藏品,裹挟着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时时能找到“穿越”感。
整个馆由三大版块构成:“乐之河”梳理了上海交响音乐发展历史,这里有民国时期的黑胶唱片,还有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的现场演奏录音。“乐之华”介绍中国指挥家、作曲家以及交响音乐代表作。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绿汀、朱践耳、曹鹏、陈燮阳等,朱践耳用了60年的钢琴就摆在这里……“乐之传”则向大众普及交响音乐知识。这里有很多音乐的互动设计,大家可以通过全息影像技术、多媒体视听等走进交响音乐的世界。
在公共教育功能上,音乐博物馆与上交强强联手,开展展览、讲座、演出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普及活动,加之上交原有的音乐教育品牌“MAP音乐地图计划”,将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音乐和历史的机会,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传播古典音乐文化,提高公众对艺术的认知。
此外,博物馆依托于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专业基础,通过展览展示、普及活动等,充分发挥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和城市文化品位的功能。
编辑:顾一琼
责任编辑:邵珍
来源:上海徐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