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此轮抗击疫情中,从武警转业的广大退役军人,闻令即动、担当作为。一句句“我报名”“我出战”,刷屏所在社区聊天群。一次次上一线、打头阵,立起了退役军人的好样子。
抗疫一线的“夫妻兵”
高君,曾服役于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六支队,今年3月才脱下军装转业到地方,他的妻子王宏霞是一名法官,曾获评总队2019年度“十佳最美军嫂”、2021年度徐汇区“最美军嫂”。3月14日,高君从皖南山区回到家中,不巧所在小区当晚就实行了封控。在看到小区业主群中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夫妻俩便毫不犹豫联系了居委主任,成为了社区第一对战“疫”夫妻。
此后,社区每一次核酸筛查,夫妻俩都会主动请缨走上前线,担负起核酸检测采样和维护现场秩序任务。王宏霞负责扫码和核酸采样,高君则负责指导居民在手机上登录健康云并维持现场秩序。此外,他们还主动扛起了数栋居民楼的抗原自测试剂盒发放工作,一家一户讲注意事项,每天忙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
一次,一批4吨多重的生鲜物资到达,需要快速完成卸载配送任务。正在居委书记犯愁的时候,高君带领一支6人组成的退役军人小分队及时赶来支援,顶着高温一干就是2个多小时。物资卸载结束时,货车司机翘起大拇指说:“送了好几个地方,你们这卸载速度最快,退役军人就是不一样。”
转战两地的“多面手”
韩山,曾服役于武警上海总队保障部保障大队,现任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干部。2021年脱下军装的他在此次疫情防控攻坚战中,多次挺身而出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3月16日,韩山就报名参加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2个多月的奋战中,他在秩序维护员、信息登记员、核酸扫码员、心理疏导员、快递员、清洁员等多个角色之间无缝切换。一天下来,他一会忙碌在核酸采样现场,分组编号、信息核验、维护秩序;一会当起“快递小哥”,对居民的快递、外卖进行静置消毒后,逐个送到居民家中;一会化身“心理咨询师”,为居家隔离和健康监测的居民进行心理干预和情绪疏导……
5月4日,韩山又受领任务,从黄浦转战浦东,担负封控区某社区居民的配药送药、环境消杀、社区秩序巡逻等任务。“作为退役军人,在困难危险面前要始终做到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忧、帮群众之所困,当好人民群众的守护者。”韩山说。
志愿队伍的“领头羊”
“各位战友,参加退役军人志愿队的请接龙。”上海此轮疫情发生后,虹口区不少退役军人通过这条接龙信息,加入到了当地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中。发起这支接龙的人,叫吴建农,曾服役于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三支队,现任虹口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巡视员。疫情发生后,他临危受命,担任江湾镇街道虹彩居委临时党支部书记。从3月初至今,他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每天总是第一个走上“战位”,最后一个回到家中,既是虹彩居委抗疫的“主心骨”,也是社区退役军人志愿队的“领头羊”。
2个多月以来,吴建农带领退役军人志愿队担负起了维护核酸检测秩序、搬运发放物资、为居民配菜配药等任务。繁重任务面前,他建立了“3班2运作”的工作模式,有效提高了工作运转速度。
工作中,细心的吴建农发现多个防疫漏洞,及时制定了《小区外来物资消杀及配送流程》,向居民发放《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意见及建议》,一系列科学实用便民的社区管理方案,在保证防疫安全的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居民的生活困难,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穿梭弄堂的“飞毛腿”
毛剑卫,曾服役于武警上海总队参谋部警卫勤务大队某中队,疫情暴发后,他第一时间来到居委会亮明退役军人身份,成为了一名社区抗疫志愿者。毛剑卫所在的小区较为老旧,大多数都没有安装电梯,无论是物资配送,还是核酸“喊楼”,都必须反复爬楼,但毛剑卫每次都抢在前面。
每天,毛剑卫都要在20多栋楼间奔波穿梭,一天下来要走30000多步,常常是汗流浃背,防护服都被浸湿。
同行的志愿者看到他这副“拼命三郎”的样子,经常劝毛剑卫休息一会儿再接着干,可他总说:“我跑得快一点,大家就能早点拿到物资;我多送一栋楼,其他人就能轻松一些。”的样子,经常劝毛剑卫休息一会儿再接着干,可他总说:“我跑得快一点,大家就能早点拿到物资;我多送一栋楼,其他人就能轻松一些。”
在此轮上海抗疫战斗中
曾是武警上海总队一员的他们
也战斗在第一线
曾服役于执勤第一支队的退役军人刘天豪
正在为居民分发防疫物资
曾服役于执勤第三支队的退役军人曹冯昊
正在运送核酸样本
曾服役于执勤第五支队的退役军人郑斌
正在消杀转运生活物资
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还有很多从武警转业的退役军人奋战在战“疫”一线。
作者:何易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