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代表、普陀区莲花公寓居民区党总支原书记梁慧丽,将摸索出的“块长制”分享给居民区年轻书记:“不要怕,有事我们一起扛。”在全国劳模、“桃李源”书记工作室带教书记杨兆顺点拨下,70后书记张斌招募了一批年轻人,按特长划分组别,更有针对性地服务好居民。
今年是基层党组织换届后的第一年,对不少年轻的居村书记来说,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没有范本、缺乏经验,不少初迎“大考”的社区“头雁们”有着无处诉说的难。关键时刻,老书记们及时“返岗”,以一言一行感染着年轻书记,为他们提升信心、传授经验。全市层面,本轮疫情以来,有905名退休居村党组织书记重返曾经工作的社区,成为“逆行者”、当起“主心骨”、做好“老带新”,全力投入“拔点清面”攻坚、“无疫小区”创建、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建设等各项工作,助力社区疫情防控。
“既然来了,就要冲在一线”
居委会被封,物业人员被转运,该怎么办?一个月前,浦东新区浦江茗园居民区就遭遇了这样的困难。听到这一消息,退休的老书记杨丽红坐不住了,她主动向街道请战,重返浦江茗园居民区。匆忙收拾好行囊后,她紧急移交了自己小区“楼组管家”的任务,很快切入“战斗状态”。
摆在她眼前的第一道难关是进封控楼。彼时,小区共有8栋居民楼被封,每天要进行单管核酸采样。杨丽红一层层爬楼、一家家敲门,最多的一次,她一口气“扫”了4栋封控楼。小区内都是小高层建筑,十几层楼一层一层攀爬下来,年逾六旬的杨丽红感到有些“吃不消”,但她还是咬紧牙关坚持再坚持,“既然来了,就要冲在一线”。
离家时杨丽红预计“顶岗”两周。没想到一“战”就是一个多月。好在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浦江茗园如今已成为防范区,杨丽红又忙着筹备发放出入证等工作了。
临危受命、紧急顶岗的老书记们,都去最难的地方、做最难的工作。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云中居民区,一辆转运大巴旁候着一名身形瘦小的“大白”。她是这个居民区退休多年的老书记朱蕙娟。回社区第一天,居民们在阳台上跟她打招呼,她“既欣慰又深感责任重大”。
“再忙也要竭尽所能,让他们少走弯路”
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北翟居民区,一个楼栋突然被“封”。仅一个半小时后,就成立了楼栋临时党支部,兜住物资供应、为老服务等居民刚需。临时党支部书记张雅玉扎根居民区二十多年,“关键时刻,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社区分担压力”。
她还在家里开设了雅玉党群工作事务所,24小时在线向年轻书记们敞开。电话那头,一位位年轻居民区书记向老书记吐露着坚守岗位的不易。张雅玉挨个宽慰,还特地叮嘱一定要把重点事项做到位,“物资保供、配药就医,这些居民们最惦记的事情做好了,一切就能迎刃而解了”。
全市层面,24小时“老书记热线”纷纷开通,随时随地为新书记们答疑解惑,做好“后浪”的坚实后盾,也在需要时冲上一线紧急增援,为连轴转的年轻书记们“撑一把”。
从老龄化的老小区到防疫难度大的老城厢,越来越多“师徒档”在实战中淬炼出更浓厚的感情。
作者:王嘉旖
编辑:单颖文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