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天(22日),市级机关志愿者队伍结束了下沉徐汇区田林街道、支援拔点攻坚任务,同街道居委做好交接后进行隔离。“我们走的那天,许多居民探出窗外向我们表示感谢,有的还掉下了眼泪,依依不舍。”队伍领队、市委政法委办公室主任严巍说,至今该社区已经连续一周无新增阳性感染者。
“来之前,就知道‘不易’——这是个煤卫都不成套的老旧小区。”徐汇区田林二村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上海较早建设的工人新村之一。小区内27个门洞近2000名居民中,大多是老人及流动性较大的外来人口,煤卫合用,违法改建也不少。“人员复杂,流动性大,人口基础数据不全,疫情防控先天不足,最高峰时每日发现阳性病例就超70人。”
成立临时党支部,与区攻坚领导小组一起每晚复盘、总结抗疫工作经验,打出“快筛、快检、快运、快消”的以快制快组合拳;也协助居委会为居民托底、与居民交心,动员起群防群控的力量;“严与快”配合“暖与细”,大家信心更足了:一天会比一天好,终会迎来胜利的那一刻。
以快制快,打出“快筛快检快运快消”组合拳
严巍回忆起驻点的头一天:4月20日下午区人大主任李新华召开会议宣布成立65弄防疫攻坚组,由区信访办主任陆春晖任组长。当天傍晚81名市级机关干部接到指令,火速赶赴田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报到。为尽快拔点清面,他们成立了田林志愿抗疫党总支。同时成立的还有6个突击队党支部,各支部包保相关楼栋和区域。突击队每晚9时召开会议,复盘工作细节,也复盘待改进之处。
“以快制快,打出快筛、快检、快运、快消组合拳,不然只要一户感染,疫情会迅速在横向和纵向上蔓延。”从核酸采样开始,环环相扣,一场与病毒的赛跑就开始了。
严巍和“战友”们配合街道、居委会双管齐下,加快阳性人员转运,并确定老人和小孩优先原则排查转运密接居民。大家通过电话征询居民意愿,排查符合转运条件居民,迅速形成转运名单,往往是刚协调好隔离房间,立刻组织力量逐户上门耐心细致动员密接居民外出隔离。
同时所有转运居民当场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报告,做抗原检测;上车前做好消杀、分发防疫物品,打消居民旅途感染顾虑。每天两到三轮转运,中间穿插核酸检测和物资发放,为了和病毒赛跑,每天工作到凌晨。大幅度降低小区人口密度,有效切断传播链。
1.8米大高个摔下楼梯,“没事我还能干”
转运工作难,难在打的是协同战,是与居民交心,是“双向奔赴”。
一些居民不愿意走,也有难处。比如,把宠物当作家人,担心离开后无人照料;独自居住的老人,隔离需要人照料。27年党龄的老党员严巍和“战友”们没有时间崩溃,只能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完善工作方案:最初房间不够,优先转移抵抗力更弱的老人孩子;宠物找不到人照料,驻扎在小区的陈梦真、蒋庆坤和社工一起喂养;转运意愿低,日常工作里就要科普疫区的危险性……
大家穿着大白服楼上楼下跑,几个小时下来面罩上、眼镜上已满是雾气。加上老楼木制楼梯,边缘已经被踩成圆弧形,楼内违章搭建又多,华东政法大学教师工作部副部长汤君1.81米的大个子、体重160多斤,在帮助一位阿婆搬行李的时候,脚下一滑,连人带箱子狠狠地摔了下去。好不容易站起来,他仔细看了一下防护服,没有破,又动了一下手腕、脚和腰,可以活动。“没事我还能干”,说着他便继续帮老人提着箱子,一瘸一拐地送到了抗原检测点。
“一次一次被拒绝,一次一次去说服,一次上门不行就两次、就三次,半个小时不行,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攻坚,没有退路。”市文明办综合处副处长夏晓婷说,连着上楼、下楼、转运,衣服挤得出水,人连续说话虚脱,每天都有战友中暑。但是即便如此,只要群里一吼,“这里需要支援!”,立即就会有人回复“马上来!”
“我们能做的就是互相支撑互相依靠,在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咬牙坚持,有难题一起扛。”来自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的讲解员李滢本准备3月结婚,却毅然前往拔点攻坚。一次转运时,一位母亲找到她:“家里孩子22个月,但有了明显发热症状。”她立马找到居委会说明情况,并帮助母子共同转运。得知他们已经得到妥善安置,孩子也早已退烧后,她才彻底放心。
没有一个人畏惧和退缩,就这样赢得了居民的信任。许多原先不理解不支持的居民,主动要求做志愿者参加防疫工作,还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帮助优化信息名单。
精细化运作,规范“登记六步走”、成立巡逻队
攻坚战后,转运隔离的密接居民和方舱出院的居民陆续返回小区。机关下沉干部们又配合街道、居委全力做好物资保供;增派力量对每一户返回居民房间进行严格消杀,同时加强对小区楼道、道路消杀工作。还总结提出了方舱回社区人员规范“登记六步走”流程:看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验抗原,登记身份证和手机号,对随身行李消杀静置,由志愿者会陪同疾控入户消杀,居民在田林小学操场等候50分钟后领取物资。“精细化运作,将每项防疫流程都形成闭环,抓好落实是这个阶段巩固前期成果的重点。”
每天,志愿者蒋庆坤准时准点为社区内困难老人送餐上门,兜底基本生活保障;王峰伟实时更新小区人员信息。小区抗疫日报也准时“出炉”:小区疫情最新数据、温馨提醒,还有居民关心、关注的问题,统统一目了然。“希望一个平台为核心,统一口径建立可信度,让居民心里更加踏实。”严巍说。
眼下,居委会和志愿者成立“无疫小区”巡逻队,每日分为8个班,巡检小区安保、环境消杀、垃圾清理工作和居民遵守防疫秩序等。不仅有辅警助力监督阳楼居民足不出户;定时巡逻,及时纠正居民不符合防疫要求的行为。还有安保、消杀、门卫、居民,人人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此外,牵头发动田林二村的志愿者,建立27个楼栋微信群,积极发展骨干力量,加强群内正面引导,不断提升社区基层自治能力。
严巍告诉记者,市级机关志愿者撤出时同街道居委做好了交接,移交小区的居民疫情基本数据,重建小区志愿者队伍,规范了外卖秩序,持续监督居民配合形成良好防疫行为规范,街道还充实了一线工作力量。撤离后65弄抗疫各项工作依靠新组建的志愿者队伍,在各级干部身先士卒下,规范有序开展。“我们还牵挂着65弄,田林一二村党总支书记胡晓芳每天会把情况同我们分享。看到小区走向正轨,我们很欣慰也很自豪”。
作者:王宛艺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