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初一天新增21名阳性确诊患者,到现在已经连续12天全员阴性没有异常,闵行区新虹街道华美社区的13位居委工作人员,陪伴社区内14个小区、2969户7500位居民完成了48次核酸筛查、65次抗原自测,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社区内每个角落。
这50天,除了“追阳追密”,华美社区居民区书记袁佳曦的工作就是盯紧手机,协调核酸+抗原检测、物资快递发放、社区管理巡逻工作,还要复盘当天的工作查遗补漏,是一线工作人员的“协调员、大后方、救火队”。说起一个月的坚守,华美社区两个居委的书记袁佳曦坦言:“我们这个社区分布广,居委工作人员少,情况复杂。为了打赢这场仗,我们用的都是 ‘笨办法’,但往往笨办法最有效。”
找原因
4月初浦西开始封控,华美社区在上旬的核酸筛查中发现的确诊病例数一直居高不下,有一天发现了21名阳性确诊病例。
“一定要找到原因,探本溯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区的问题。”抱着这个想法,袁佳曦忙着追阳的同时,带领居委工作人员迅速与街道防控办沟通,对感染人群进行分析研究,迅速找到症结所在——
原来华美社区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在龙上批发市场工作,自市场因疫情封闭,一些没有及时查出的感染者也回到了社区,成为了社区传播的源头;而华美片区不是封闭社区,5条主干道贯穿其中,物业和居委人手紧张,无法时刻盯紧路口,也对管理也带来了一些难度;随后,社区团购的兴起,物资送达的时间不定,居民在夜间违反要求取快递的情况时有发生,也留下了社区传播隐患。
找到了原因,袁佳曦迅速调整工作策略。首先,他根据社区内小区的分布,根据围墙等物理隔断,将社区分为十个人数和规模相当的十个网格,落实责任到人确保网格之间人员不流动;其次,他积极与派出所对接,对社区的出入口进行合理的交通规划,为社区保留“一进一出”两个路口,保证防疫和民生需要,其他路口全部封闭,派特保24小时值守,确保进出有序;最后,他带领居委队伍,成立“追阳追密小分队”,发现的病例迅速锁定,并积极主动对接防疫办和转运小组,提前规划出入路线做好准备,提高转运效率,尽量做到病例转运当日应转尽转,迅速离开社区,进入集中隔离点。
针对取快递物资产生的流动,袁佳曦则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一方面规范团购品类,减少团购数量,另一方面规范了团购到货的时间,20:30后的团购快递,除了急救品和药品外,一律“劝退”,从根本上解决了居民夜间取件的问题。
多管齐下,袁佳曦为社区 “扎上口袋”,也为后期清零攻坚打下了良好的管理基础。4月中旬,工作成果渐显,病例数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建队伍
对比4月初,袁佳曦用“大展拳脚”来形容现在的工作:“一开始我们整个队伍只有居委的13个工作人员,还有原来的党员、楼长、志愿者队伍和物业公司员工。华美是老龄化社区,我们原来的队伍年龄的偏大,工作开展真的举步维艰。”
居委干部一人一网格,带领网格内的队伍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我们首先做到居委工作人员,也就是各个网格长手势一致,明确核酸检测和封控管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袁佳曦介绍,“然后大家在网格里因地制宜,‘一块一计,一点一策’, 开展工作。遇到问题大家及时在群里沟通,及时调整”,确保今日事今日毕。
4月中旬开始,市、区、街道三级针对华美社区的情况,先后派出了下沉社区的干部共计33名,还有6名专业的“内场大白”对接确诊病人相关的工作。随着队伍扩容三倍,社区工作也开始“全面开花”。
老龄社区配药需求量大,除了配药小组对接常规用药需求外,袁佳曦还安排熟悉医院工作的市级下沉干部,每周2次开车前往市区医院,为社区老人解决配药问题;为了尽快将快递送到居民手中,社区专门重新招募了2支“运输小队”,由社区内熟悉小区环境的青年志愿者组成,每天早中晚三班轮换,确保快递按时送到居民手中;针对关键的消杀工作,除了物业公司3名工作人员外,社区还组建了志愿者消杀队,在经过培训后迅速上岗,每天1-2次,针对封控楼栋、密接楼栋、核酸采样点周围以及居民进出路线等环境进行消杀,确保消杀不留死角,让居民收获安心。
此外,社区还建立起了信息组、巡逻组;下沉志愿者还利用各自能力为社区工作出谋划策,协调防疫物资。“这些下沉的干部,尤其是市区两级的干部,素质高、能力强,而且都是下来干实事解决问题,和我们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冲锋在一线”袁佳曦说,“我真的很感谢他们的付出。有了这些力量的加入,我们的队伍也算是真正建立起来,工作也能铺开了”
安民心
自4月初封控以来,居民足不出户,民生保障也是居委工作的重点。第一批发放物资的时候,街道根据社区户数底册安排每户一份保供物资,由各网格长带领各自的团队分发到户,但这个过程中,袁佳曦马上收到了一线工作人员反馈的问题。原来华美社区内除4-6层的老公房外,还有农民的宅基地和别墅,尤其是宅基地上的自建房屋,出租率达到了40%以上,“在我们这里,‘户’不仅仅是户籍户,有时候自建的别墅内居住了5-6户租户,这种情况,我们仅仅发1户的物资就不够分了。”袁佳曦坦言,这也是在民生保障上遇到的的一个难题。
发现问题后,袁佳曦连夜通过网格长重新排摸最新的底数,按户整理,确认华美社区范围内需要按照2969户的数字发放,才能确保一户能够拿到一份物资。他积极与物资负责部门协调,最终第二批物资“全额”发放。
之后几次物资发放情况总体平稳,但袁佳曦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我们这里很多一户只有一位居民,有些则是三代同堂、四代同堂,这时候简单按照户来定义又显得过于死板人情味不足。”于是他迅速安排工作人员,更新底账数据,统计户内居住人数,并将6人及以上的一户定义为“大户”,按照2户的物资标准发放,而6人以下则依旧按照一户发放一份物资。
“这里很多居民都是来沪打工的人,一下子没了生活来源,会觉得很没有安全感,这时候解决了百姓的粮食大事,相当于给了一颗‘定心丸’,这样他们也会继续配合我们的工作,还会站出来帮助社区里的其他居民,”袁佳曦说。“现在我们已经取得了这个阶段的胜利,迎来了‘无疫小区’,但是我们还是不能松懈,要继续共同努力,一起迎接回归正常生活的一天。”
作者:祝越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