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次行程180公里,最高单日转运700人,最高单日出车36次……在青浦区,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的的足迹遍布了青浦区内每一条大街小巷,不论在深夜还是黎明,收到任务后他们只有一句话:“马上出发!”他们就是4月4日成立的青浦区隔离转运组人员转运青年突击队。
“人员名单信息我已经收到,马上安排车辆过去……”汪成坐在电脑面前,一边接电话,一边飞快地记录信息,略显嘶哑的声音镇定自若。据介绍,自本轮疫情严峻以来,青浦区安排18辆大巴车负责对全区各街镇、各村居以及其他点位的阳性人员进行闭环转运,汪成就是负责转运车辆的调度。
汪成是来自区公租房公司的青年干部,也是这支青年突击队队长,从4月初开始他不仅要科学规划最优路线、合理有序分配任务、确保团队高效运转,更要在接到转运任务后,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反应、迅速派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少的人力、最高的效率完成转运任务。几乎每天他都要超过16小时的超长“待机”,最多一次调度了36趟车,每趟车都要与司机车长沟通情况,协调各点位的接送,随时处理突发情况,经常忙完直接昏睡过去。
“我们调度员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严谨精准迅速高效地对接,尽快把阳性人员转出社区,转入救治点。”汪成说。
何敏是与汪成配合工作的是29位车长中的一员,已经昼夜连续作战一月有余。接到转运组调度下派名单,何敏需要及时联系街镇联系人到指定点位接送阳性人员,每次转运所花费时间至少在8小时以上,经常要从青浦的最东边到最西边。闭环转运的途中需要全程穿着防护服,穿脱一次花费时间较长,何敏告诉记者,他经常在执行任务时不饮食,减少上厕所的次数。
到达点位后,何敏需要对每一个上车的阳性人员进行身份确认,确保没有疏漏,待人员上车后再进行消杀,再奔赴下一个点位。“我们接到的每张任务单都要完成,最忙的时候会遇到连续两天的任务头尾相连,我们不得不‘连轴转’,确保阳性患者应转尽转。为了能快速战胜疫情,我们必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顺利完成一次次转运任务,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何敏说。
转运工作看似简单,却时常困难重重。其中,最难的便是要疏导患者负面情绪,并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在追求转运加速度的同时,要用心用情为患者服务,传递转运路上的温情与温暖。转运对象中不乏婴儿、老人,以及体弱多病或行动不便的患者,这无疑都给转运增添了不小的难度。有时还会遇到因为转运时长等问题而焦虑不安甚至情绪激动的患者们。面对这些情况,转运组队员们始终秉持着“贴得更近一点,做得更多一点”的宗旨,以同理心理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用心安抚患者情绪,细致入微做好服务,消除患者抵抗心理,耐心解释配合转运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确保转运过程顺畅平安。
谈起这一个多月的转运工作,来自区民防办的组长余海涛几度哽咽。他告诉记者,转运组年纪最长的队员52岁,年纪最轻的24岁,自转建立后队员们就过起了“集体生活”,通宵达旦更是家常便饭,只要接到转运名单,队员们就要以最快的速度穿戴防护服、手套、脚套,全副武装立即应战。有的队员老人或者孩子生病,却无法回家照看陪伴,只能通过电话传递牵挂与担忧,即使心中满是愧疚,依旧坚守在转运的路上。
“我们是距离病毒最近的人群之一,虽然感染风险较高,但是没有一人退却。有时接送过程中遇到个别群众不理解工作而埋怨,队员们都会耐心地解释,劝说其按照防疫要求配合工作,越是艰难队员们越是能挑得起重担、顶得住压力。”余海涛说。
作者:张天弛 李双玖 孙锋
图:绿色青浦
编辑:史博臻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