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上海民企人一直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线,从送菜、上门照顾老人再到核酸检测志愿者,他们默默付出,为城市助力。
我们愿意一直奔波在路上
“3号车组,请速前往某小区,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进行血透”,早上4点,有着近十年非急救转运经验的韩师傅已经开始了他的工作。穿戴好防护服,带领车组护送员驱车准时到达指定地点,联系患者家属、查验健康码及核酸报告,确认就诊医院接收信息,随即驱车前往定点医院并协助患者就医,最后安全护送患者返回封闭小区,进行车辆及设备消毒。这样的标准闭环转运流程在聆邻健康非急救转运团队每天24小时高负荷运行上百次。韩师傅所在的上海聆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奉贤区工商联青商会理事单位,专业从事非急救转运护送服务。
3月14日,聆邻健康首次与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对接,为血透、化疗患者提供闭环转运服务,3月28日,启动与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的服务合作。在整个浦东封闭转运期间,公司陆续上线十余个车组,并将运力投放到社区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截至3月底,累计为浦东新区两个街道服务总人数超300人。
“专业班组成员选派培训、车辆运力调配、防护物资储备、后勤保障……”,患者无小事,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心打磨。
这一批35-45岁的护送员,都来自很普通的家庭,他们放弃了对小家守护,24小时待命,通宵达旦,但他们怀着一颗与患者同频共振的爱心,奔波在守护健康的大街小巷。
最好的爱情就是并肩战斗
他们是相濡以沫的夫妻,更是并肩战斗的“战友”。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商会党总支委员、商会副秘书长、上海东鑫电力工程安装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奚晨婕与丈夫窦华谋,这段时间活跃在街道志愿者队伍里。
在松花江路95弄居民区核酸筛查现场,夫妻俩在寒冷的风雨中协助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帮助老人申请二维码,尽管鞋子被雨水浸湿,手冻得通红,但看到居民群众都能井然有序地配合筛查工作,两人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半夜,奚晨婕再一次接到商会会长李汉卿的电话,“街道需要志愿者增援社区抗原检测任务。”她立马和丈夫窦华谋商量,主动请缨,再次“出征”。天刚亮,他们与街道防疫办工作人员一起帮忙打印整理要分发的居民告知书,随后又一起分装抗原检测物资。他们又辗转到延东居民区,同居委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一同分装试剂物资,协助测试工作,一直到晚上6点多才结束。
在艰难时刻,夫妻俩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只要疫情防控需要,“夫妻档”随时听从召唤!
骑上小电驴为你买菜去
“全上海8000名员工,有超过3700名都参与了志愿服务,”3月以来,上海云南商会会长单位太平洋房屋的中介小哥们,在党员先锋的号召带领下,在公司总部协调推进下,负重逆行,投入到为隔离管控社区居民日常服务工作中。
流通20部的李峰是一名青年党员,为方便服务社区居民,李峰组建了6个社区服务微信群,每个群约200-300位居民,他带领曹若曦、杨永恒等店长,利用门店信息优势,联动商圈所有红马甲志愿者,为居民跑腿、代买,还有的身兼数职当上了“大白”……“开始代买的时候每天60多单,后来每天有100多单,多的时候接近200单。”这些订单每天上午10点半左右分发给李峰、曹若曦及太平洋房屋的红马甲们,在此期间,每天都能看到他们骑着电瓶车,在菜场、超市、小区之间飞驰的身影,订单多的时侯甚至常常配送到凌晨。有时,因为雨水打湿外卖单上的门牌号,而外卖单又隐藏客户手机,导致无法配送。为每单都能准确送达,他们用一张A4纸将居民的地址、联系方式写得清清楚楚,方便大白转交。除了买菜,他们还帮在家上网课的学生打印学习资料,帮老师去学校取教学材料。
27岁的曹若曦是嘉定区江桥地区的门店店长,擅长数据整理。“刚开始大家还比较手忙脚乱,群里发的信息经常会看不到。后来我就让居民把需求私信给我,由我整理成excel表格。”前一天下午和当天上午发的需求,当天下午会陆续完成,下午和晚上收到的需求则在第二天完成,取药、看病之类的需求被排上最优先等级。“很多同事干脆不回家,在门店里打地铺。”曹若曦也在门店住了三天三夜。
作者:占悦 龚尚廉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