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委会领导,你好,我妻子王虎英在金山中心医院肝胆外科住院开刀,估计4月2日出院,能否派人接她回家,或者同意我去接她?……”4月1日下午,家住朱泾镇临源二村29号的居民高汝栋托志愿者向临源居委会送来了一封求助信。
据了解,高汝栋今年77岁,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失聪多年,与人交流听不见也回答不出,平时与外界沟通,除了依赖于妻子王虎英,就只剩下写字,如今,收到妻子可以出院的短信,心急如焚,连夜写了求助信。收到信后,居委会高度重视,一方面帮他联系医院,了解王虎英的情况是否具备出院条件,同时,又向镇防疫指挥部汇报了相关情况,得到了“医院出具当日核酸阴性报告,即可接回”的反馈。
在积极与医院对接中了解到,因需要进一步观察,王阿婆出院日期推迟至了4月3日。4月3日上午10时,临源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茜和同事徐蕾开着车前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为了早点见到老伴,王阿婆早早办理了出院手续在路边等待,一看到徐茜的车驶来,喜上眉梢,“老头子生活起居主要靠我照顾,耳朵不好、牙不好,就怕他一个人有什么”。王阿婆一上车,就讲起了住院期间的担忧。“不要担心王阿婆,现在家里不仅有爱心礼包,我们还给伯伯代买了鱼、豆腐、香蕉等,正好回去你也吃点养养身体。”根据高汝栋信上的内容,居委会及时对保供的食材进行了补充。“现在猪肉、绿叶菜等我们的集采集供平台比较好买,鱼肉还是有些难度,我们也是开了几个闹钟买到的。”将王阿婆连人带行李送到住处后,居委会又对阿婆做了一回新冠肺炎抗原筛查,确认没问题才离开。
“我们居民区有70岁以上老人近700人,许多患有一些基础性疾病,大部分人用的还是老人机,没办法加入小区的微信群,无论代配药还是代买菜都需要我们更多的辅助。”为此,自本轮疫情以来,临源居民区实行了“三级”包干制:即居委会工作人员包小区,楼组长包楼栋,青年志愿者包户,确保1日1问1上报健康状况及生活所需,用一张联络网架起了为老服务的“绿色通道”。
除了一张网,临源还有一张卡能“助急”。居委会电话、派出所电话、各类维修电话等便民服务电话包揽其中,这张定制的卡片为许多老人解了“燃眉之急”。4月4日,居委会接到了一位非本辖区居民的来电,原来,她的百岁奶奶郑金秀住在临源三村,近期与奶奶通电,了解到奶奶测血糖的机器坏了,有些焦虑,她马上想起自己压在台板下的这张电话卡,在收到郑阿婆孙女求助后,居委会立即联系家庭医生周玮,并一同前往郑阿婆家,测出老人家的血糖值确实偏高,嘱咐老人要按时吃药,在居委会的关注下观察2天,再上门帮她复查。
“疫情下,我们要更加关注这些辖区内的‘失语者’,他们不会使用网络,又害怕麻烦邻里,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主动发声,越是这样越需要我们的主动对接,核酸检测全覆盖,我们的关爱也要全覆盖。”徐茜如是说。
作者:殷洁如 薄小波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