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是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践行多边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在国际政治上倡导多边主义,是因为存在单边主义,单边主义往往就是霸权和强权的代名词,霸权国家和强权国家不顾其他国家利益和意见,只按自己利益和意愿一意孤行,靠自己对别国的优势实力来强迫、胁迫他国服从、屈从。建立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单边主义对全球发展造成了不稳定甚至发展中断威胁,这是各国都需要反思和反对的。进博会就是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倡导多边主义,就是中国通过自己的“主动采购”和“主动进口”,用实际行动实行经济全球化,这是真正的市场经济。通过进博会,中国在主动平衡国际贸易,主动解决贸易失衡,提高整个世界福利。对于进博会参与各国而言,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全球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引擎。
自2018年开始,中国通过持续举办进口博览会,打造全球共同大市场,可整合全球的消费链、生产链与供应链,致力于无国界消费、无国界生产,致力于经济贸易融合,把巨大的市场机会释放给全世界共享。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不同制度、不同历史的不同国家,抛开一切文明的不同,都通过进口博览会这个平台进行需求和生产对接,汇聚在进口博览会这个超级大市场上。没有大国欺负小国、强国欺负弱国的现象,一切都是买卖公平,买卖公正,买卖透明。全世界的生产者、消费者和服务者都荟萃一堂,共享中国超级大市场的采购,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这正是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践行多边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进博会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带动全球经济复苏与发展
进博会还体现了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作为大国的担当作用。所谓大国,就必须有大国范儿,就要有大国颜值和大国担当。中国作为几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历来就有自己的“大国范儿”。曾经有过的汉唐盛世就不提了,当今的中国发展不仅带动周边国家发展,还带动东亚区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各大洲国家共同发展。在当前全球疫情依旧没有彻底平定,各国经济萎靡不振、供应链断裂、商品短缺、通货膨胀高企的情况下,中国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体制优势,控制住了疫情,恢复了经济,成为全球抗疫物资和生活商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和全球“后勤”,确确实实在为全球各国抗疫与经济复苏贡献着“中国力量”。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举办三届,今年是第四届。很多国家对中国都有贸易顺差,发达国家有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发展中国家有俄罗斯、巴西、南非、智利等,周边国家日本、韩国,包括东盟对中国也有顺差。中国自己对上述逆差国家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大市场的形成,如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通过积极融入地区经济和拓展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来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各国发展,这是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尤其是国际贸易领域中展现出了大国担当。进口博览会给全球化带来促进作用,也给各国带来了抗疫胜利和经济复苏的希望和期待。参加进口博览会的国家数量越多,意味着大家越来越通过中国进口博览会结合在一起,并会促进国际投资、人文交流,实实在在促进了全球经济恢复与共同发展。
进博会是中国对WTO贸易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二战胜利不久,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与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最终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为组织,形成了世界贸易体系。WTO贸易体系促进了近几十年来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中国2001年加入WTO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时代发展,这个体系也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需要改革。但改革不能采取“休克疗法”,要有历史承接,旧秩序转换为新秩序是一个改革的进程,而不是抛弃的进程;是一个重塑的进程,而不是一个重建的进程。国际经济学理论和世界经济历史已经证明,自由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增长与发展,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福利水平。经济全球化是自由贸易的必然结果和高级阶段,进博会就是全球化的一种贸易制度创新。
进口博览会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带来了一个全球超市和集贸市场。在这个平台上,各国的政府、企业、消费者都是平等的关系。中国搭建了一个大平台,各国企业一起来展示和售卖产品,这将是全球订单的集散地。现在是中国买、全球卖,将来全球各国也可以互相买与卖,这正符合丰富了世界贸易组织设立的宗旨,进口博览会作为中国探索推进全球化,完善世界贸易组织框架的一种创新制度安排,无疑为未来国际政治、经济和金融秩序的重塑提供了一次契机。进博会通过中国主动采购的制度设计,是对自由贸易理念的坚持与发展,更是一种对现有WTO贸易体系的完善与创新。全球的明智之国与有识之士应该看到和认可中国的善意和努力,要顺应历史潮流,相向行动,共同努力,推进全球化向新阶段和高层次迈进,促进全球经济快速复苏与健康发展。(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