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家庄市高新区赵村,有一座时常被人们祭扫的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一位令人十分崇敬的优秀共产党员——郝清玉。
郝清玉,1904年出生于河北省正定县。1918年到北平做制鞋工人。1924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裕华鞋庄建立了正定县第一个工人运动党支部。
1926年1月,根据中共北方区委指示,中共正定地方委员会成立,郝清玉担任地委委员,在当地努力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宣传党的革命思想,扩大党的影响。1925年五卅惨案后,郝清玉等领导成立“正定各界沪案后援会”。1927年6月,和尹玉峰等领导正定农民暴动,打击了军阀的气焰,培养锻炼了正定党的干部。
1928年春,郝清玉奉调天津,担任中共顺直省委委员兼省委农运部长。同年12月,在周恩来主持下,中共北方区党代表会议召开,会议改组了顺直省委,郝清玉当选为省委常委兼农委书记。
1930年夏,郝清玉以省委常委和巡视员的身份,调任中共保定特委书记。在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形势下,郝清玉从实际出发,坚持用正确的斗争策略,加强特委对党的地下斗争的领导,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党的损失,较好地保存了党的力量。
1931年3月,郝清玉奉调回中共顺直省委工作,由于叛徒出卖,同年4月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郝清玉威武不屈,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革命气节。6月,郝清玉被敌人从天津押往“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在狱中党支部的领导下,郝清玉和战友们团结战斗,挫败了敌人一次又一次逼供诱降的阴谋。
由于长期艰苦的斗争环境和监狱恶劣的生活条件,郝清玉身患重病得不到及时医治,于1935年9月病逝于监狱,年仅3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