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微博上一则“永远可以相信浙江”的回家帖引发热议。
发布人是名老家在浙江嘉兴港区的女性网友,在北京生活了十年,从事传媒相关行业。由于疫情,她已有快两年不曾回家,本打算春节返浙。由于公司附近出现过确诊病例,她向家乡防控办拨打电话询问是否需要隔离。当地疫情防控办回复,可以回家,只需要提供48小时核酸。“除非是中高风险区里全域封闭管理的街道回去的,才要集中隔离。”网友还说,“对方态度巨好,问我‘想家了吧?多久没回来了?想回来就回来吧。只要你在的街道没有封闭起来,你就可以回来。’”
24日,有媒体联系该网友,她表示还是就地过年,留在北京。
据悉,20日傍晚,该网友拨打嘉兴港区防控办24小时值班电话,想知道自己回家是否需要集中隔离,到底能在家里待几天。接电话的是一名社区护士,今年1月刚到嘉兴港区防控办综合组支援工作,名叫江英。
根据江英和上述网友的回忆,两人的对话大致如下:
网友:“我在北京工作,是嘉兴人。我的行程码带了星号,住在xxx小区,在xxx区域上班,请问返回嘉兴需要集中隔离吗?”
江英:“不需要集中隔离,北京虽然有中高风险地区,但你所属的地区不在管控之内。不属于中高风险地区,是可以回来的,只有中高风险地区的才需要隔离,带星号的只需提供48小时内的核酸证明,回来到社区报备一下就可以了。”
网友:“我所在的公司附近出现了确诊病例,但离我的公司不算近,我们也没有要求做集体核酸。”
江英:“没关系,没让你们集中做核酸,就是说明你在的那片区域是安全的。我们还是相信首都的。”
网友:“好的,我也蛮想回来的。”
江英:“想不想家?多久没回来了?”
网友:“快两年了……”
江英:“想回来就回来吧。只要你在的街道没有被封闭管理,你就可以回来。不过,你最好在回家前一天再咨询一遍,因为疫情每天都在变化。”
在这段对话发生后不久,该网友就将其发表到网上,表示“一整个破防”、“可以永远相信浙江”。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疫情防控,嘉兴港区专门制定了《港区疫情防控五色表》。表中涵盖了全国所有中高风险地区情况(精确到小区)以及对应的管控措施,并且随时动态更新。根据五色表的情况,当地工作人员会对所有来港返港的重点人员,采取精准管控,不一刀切,也不提级管控,确保春节期间,想回老家过年的可以顺利回去,想回港区的能够安全安心地回来。
25日,光明日报刊发时评《“想回来就回来吧”,回应背后是防疫的底气》,文章指出,戳动网友心弦的,正是一句来自家乡的欢迎和问候。特别是在临近春节,多地接连有本土疫情报告的当下,不少在外的人都开始查询老家的防疫政策,以做出是否回家的决定。也有一些地方因为不当的做法,或是“恶意返乡”等言论等引发网友的愤慨。一句“想家了吧”“想回来就回来吧”,不仅让游子吃了一颗定心丸,更传递着来自故乡的温暖。
而与之相对,随意禁止返乡过年、随意实施集中隔离、居家隔离等“加码”措施,名为规避风险,实为懒政。1月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中也强调,“春节临近,人员开始返乡,对于来自不同风险区域的返乡群众,各地要分类、分区精准落实防控措施,防止政策执行简单化、一刀切,防止层层加码。”
文章指出,在与疫情抗争的这两年里,人们积攒了许多防疫常识,对政策的配合也总是积极主动。相信绝大多数游子都能理性地做出是否返乡的决定,也希望每一颗渴望团聚的心都可以被尊重被善待。
综合来源:钱江晚报、光明日报、浙江嘉兴、浙江在线
编辑:苏展
责任编辑: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