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起儿童被拐案告破感动了网友。
同时,一起发生在10年前河南商丘的4885份出生医学证明被盗案也引起关注。
5年前,民间打拐志愿者上官正义向河南商丘警方报案:
福建省有人购买孩子后,凭借非法获得的出生医学证明成功上户口,其中相当一部分出生证明,来自商丘市妇幼保健院。
而在2011年,该保健院确实有2885份出生医学证明被盗。
民警根据被盗物品价值及现场情况研判后,按照入室盗窃立为治安案件。
2012年因人员变动再次清查时,保健院发现,还有2000份被盗。
当时,保健院登报声明证明作废,并对内部人员进行了处理,该院院长、副院长等人被通报批评,并作出深刻书面检查,但案件10年未破。
上官正义的报案,也未得到商丘警方关于破案的回复。
福建警方核实后查明,10个孩子上户口使用了商丘被盗出生医学证明:有4个亲生、3个抱养、2个捡拾,还有1个说不清来历。
4885份出生医学证明丢失的后果十分严重。
出生医学证明被喻为孩子的“人生第一证”,除了可以证明婴儿的健康及出生状况、与父母的血亲关系,还是依法进行人口登记、取得公民身份号码的依据。出生医学证明是拐卖儿童链条上的“七寸”。
没有这张证明,买家就不会轻易出手,罪恶交易就难以达成。
它一旦落入不法分子手里,就沦为“洗白”买卖儿童和非法领养的工具,加大了亲属寻找子女的难度。
商丘4885份出生医学证明丢得耐人寻味。
一般来说,医院会对此类重要证明严加保管,普通民众很难知道它们被存放在哪里。可此案的盗贼神不知鬼不觉“精准”地得手。松懈的管理成了“洗白”拐卖儿童的帮凶。
究竟是商丘市妇幼保健院遇到了“高手”,还是存在监守自盗、里应外合等现象,需要深入调查后才能给出答案。
如果不是志愿者再次提供线索,此案几乎要“烂尾”。
商丘公安机关显然需要加大侦破力度,运用更先进的刑侦技术,结合更强的责任心,破解这个涉及数千家的悬案。
此外,失窃案发生后,商丘市妇幼保健院登报声明作废。
按理说作废声明刊登后,公安机关应将信息纳入系统,凭借作废的证明上不了户口。但为何作废的出生医学证明
在福建仍成功用作上户口?这个谜团也需要两地警方联手调查来破解。
任何一张正版出生医学证明流入黑市并生效,都意味着卫生系统和户籍管理机关存在疏漏,公安机关在持续严打人贩子的同时,也要对涉案各个环节一查到底,警惕拐卖链条上每一个漏洞、每一个“内鬼”。实现“天下无拐”需要制度跟进。在大数据时代,出生医学证明“电子化”势在必行,纸质版证明的不足需被弥补。
国家卫健委提出在2021年底前,实现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在全国一体化平台全面深度应用,签发出生医学证明时,可应用一体化平台人脸识别功能,不仅可以“刷脸”比对新生儿父母身份证件,也可使用身份证阅读器对居民身份信息进行人脸比对,防范不法分子冒领出生医学证明。
好政策需要加快落实。
公安机关要与卫生健康部门逐步实现出生医学证明跨地区、跨部门互信互认,严格办理流程,严查重点地区新生儿落户环节,确保每个孩子的身份都真实有效。一些儿童被拐后总能顺利落户,加大了打拐工作的难度。
落户环节不能成为全国打拐行动的“软肋”,总被不法分子“挑战”。应把4885份出生医学证明被盗的“悬案”办成“铁案”,让“天下无拐”尽快变成现实。
辛丑年 十一月十二
2021-12-15
转载:央视网
编辑: 范菁
责任编辑:施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