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百岁老战士们回信,称赞他们“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为党和人民事业英勇奋斗,期颐之年仍心系党史宣传教育,深厚的爱党之情令人感佩”。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站在新起点上,如何迈好第一步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亲历了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老战士们,作为一座座精神世界的“富矿”,能够发挥巨大的引导作用与教育意义,值得社会各界向他们虚心请教。
向老战士学习,就是要在他们的帮助下,进一步读懂“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好的教科书,老战士身为历史的参与者与见证者,自然成为讲解这本“教科书”的最佳“教员”之一,因为他们的亲身经历,往往就是对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光荣传统及优良作风等内容,真实、生动的诠释。广大党员尤其青年党员,透过老战士的回忆与讲述,能够穿越历史迷雾,拉近与过往那段烽火岁月的心理距离,以近似“直击”的方式回顾建党百年光辉历程,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激发学习党史的热情,坚定为党、为国、为民奋斗的理想信念,自觉增强对历史虚无主义等当前舆论场上少数“杂音”、“噪音”的抗干扰能力。
向老战士学习,还需学习他们不改本色、甘为老黄牛的奉献精神。研究会的施平、程亚西等40余位年逾百岁的新四军老战士,年轻时保家卫国、奉献青春,离休后又将传承红色基因视为己任,积极参加党史宣传教育工作。这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品质,无论在革命战争岁月还是和平发展年代,都显得尤为可贵。眼下上海“十四五”及更长时期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然展开,唯有不断弘扬老黄牛精神,多干实事、多谈付出、少问回报,方能以谋定快动、只争朝夕的姿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
向老战士学习,别忘了多请教他们把握方向、解决问题的经验与眼光。不可否认,如今的国内外环境相比以往已发生很大变化,各类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但这不意味着老战士便只能属于历史、属于“故纸堆”。包括老战士在内,我们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为国家、为上海的发展改革事业呕心沥血数十年,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至今仍保持一定精准、独到的战略眼光,具有参考借鉴的价值,同样不容错过。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总书记的这封回信,让更多人关注到老战士这个平日深藏功名、坚守奉献的“低调”群体。事实上,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进程中,离不开他们的帮助与指导;同时,传承他们的记忆、品格与智慧,又是对这个群体最好的认可与纪念。
愿这笔伟大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
作者:叶松亭
编辑:叶松亭
责任编辑:施薇
来源: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