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让他们(盟国)知道,美国回来了。”美国“当选总统”拜登此前在家乡特拉华州记者会上的发言,引发国际社会对美国是否将重回多边主义和“全球化”的关注。
美国《政客》新闻网19日刊发题为《拜登必须为不再受美国支配的世界制定外交政策》一文,为美国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于外交政策上可作出的调整建言。其中颇为罕见地“反思”了特朗普在执政过程中使得两国关系急转直下的表现,提出避免中美关系继续恶化的建议。
就双边关系急剧降温,文章指出,特朗普政府“妖魔化”中国,通过“甩锅”以掩饰白宫应对新冠疫情不力;对所谓“中国威胁”过度紧张,发表抨击中国政治制度、损害中国主权的极端言论;采取一系列对华不计后果的贸易、科技政策,从而导致对美国的伤害更甚于中国;与此同时,他还威胁要让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脱钩”。在特朗普的想象中,中美陷入了“零和游戏”,而美国如果在相关议题上(与中国)开展合作,将是失败者的体现。
于美国政坛两党在所谓“对华强硬是政治正确”的裹挟下,此番说法系媒体层面颇为难得清醒的思考,亦是全球理性看待中美关系人士的共识。
中国外交部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接受沙特《中东报》书面采访言及特朗普任内,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的根源时指出,(这)在于美方一些政客从冷战零和思维看待中美关系,不愿承认和尊重中国的正当发展权利,不愿看到新兴经济体在世界上取得成功。这种单边霸凌思维,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违背市场公平竞争规则,违背人类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不得人心,也不可持续。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16日在彭博新经济论坛上就改善中美关系发声时表示,今年中美关系迅速恶化,“正滑向一场新冷战”,因此双方需就“无论发生任何冲突,双方都不会诉诸于军事冲突”达成一致。
他认为,新一届政府应迅速采取行动恢复美中沟通渠道。同时,美国必须意识到,它无法再于经济和战略层面取得“单边优势”。
《政客》新闻网对基辛格的说法颇为认同,指出新任美国总统需要按下重启中美关系的按键。为了避免中美关系的“螺旋式”下滑,新一届美国政府应该采取以下步骤:首先,应停止描绘中国“在意识形态层面对美国的生活方式造成威胁”以及“中国对美国领导的业已破败的自由国际秩序构成了生死存亡的威胁”。报道认为,中国无意愿挑战美国在此秩序中的领导力,遑论取代;所谓中国的政治制度威胁到美国是十分荒谬的想法;
其二,在解决贸易摩擦时,新一届政府应更多通过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机制。最重要的是,美国应结束与中国的贸易摩擦。报道指出,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的关税政策效果适得其反,据相关研究统计,美国企业因此损失了460亿美元,30万个工作岗位流失,约0.5%的GDP增长因此摩擦而未能实现;
再者,在中国维护南海地区航行自由的前提下,新一届政府不应像特朗普政府那样在南海地区大搞军事化,也无需为了彰显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地位而一再耀武扬威。美国应认识到中国在该区域的影响力是源于同相关国家切实的外交和紧密的经济联系。
不过,由于美国政坛涉华共识的阴霾难以在短期消散,报道的建议也仅停留在避免中美关系继续恶化,在提出的五大步骤中,其中有两个建议值得警惕。
报道向新一届政府“支招”称,美国应在所谓“人权问题”上大做文章;再者,美国应向盟友提供外交援助以共同应对中国,而与此同时,向中国公开传递信息时,美国应对“遏制”、“大国竞争”等说法降调,强调重振中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必要性,比如在抗击新冠疫情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报道还称,对拜登政府中为数众多执拗于美国优越论以及例外主义的外交政策官员,改变通过军事胁迫、经济制裁以及威胁的手段,压迫其他国家的思维定式十分不易。
那么,如何打破僵局?
事实上,基辛格已在16日的讲话中为美国“指点迷津”。
他认为,新冠疫情是中美所面临的“共同威胁”,希望拜登在正式就职后,能够将其作为两国之间开展政治对话的机会,“如果你把新冠疫情视作一个预警,某种程度上,各国在现实中大多是各自为战。但长远解决方案应该基于一定的全球基础(国际共识)。”
事实上,就中美关系,中国外交部多次指出,中方历来主张,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王毅19日在回应《中东报》书面采访时也表示,希望美方回归理性,客观公正看待中国和其它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与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美关系尽快回到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
作者:苏展
编辑:苏展
责任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