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时装周的合作伙伴位置,两大互联网巨头抢得“凶残”。3月底,天猫宣布和上海时装周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云上时装周”,而去年,上海时装周的合作伙伴则花落京东。
让阿里巴巴和京东都挤破脑袋抢夺“官方合作伙伴”,上海的时尚产业到底凭什么吸引巨头?或许有人说,上海本就是时尚之都,但时尚产业的背后,是集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于一体的典型业态, 或许这正是上海的磁场效应。
阿里京东相继瞄准上海时尚产业
3月27日出炉的《全球时尚产业指数·时装周活力指数报告(2017)》(下称报告)显示,上海时装周得分位居亚洲第二、世界第六,离开亚洲第一位置的东京仅差一位。
正是因为越来越高的国际知名度,上海时装周正受到各方关注。作为英国时尚圈举足轻重的时尚基金项目,英国时装协会(BFC)/Vogue设计师时尚基金自创立以来,历届入围者都是时尚圈的新锐翘楚,今年BFC与京东联手,上海时装周期间在沪举办了一场入围设计师品牌秋冬时尚大秀。之所以选择在上海而非其他城市,BFC商务总监Jenico Preston表示,这座城市与生俱来有国际化的气质,是年轻设计师进入中国的绝佳舞台。
记者了解到,去年上海时装周的合作伙伴是京东,而今年,天猫则与上海时装周战略合作,双方将联手打造全球首个“云上时装周”,会把所有的货品信息和买手信息数字化。“随着和上海时装周的合作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和时尚的融合将会带来更多颠覆式的惊喜。” 天猫服饰品牌营销总监谢炜告诉记者,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时装周是阿里巴巴一直与上海时装周组委会探讨的命题,下一站天猫将把数字化服务带到2018年纽约春夏时装周。”
虽然京东并没有与上海时装周“牵手”,但京东依然选择把唯一一场与BFC合作的时装秀放在上海。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商城时尚生活事业群国际业务拓展部总裁丁霞对此的解释是,消费升级带来一系列变化,小众化,个性化是一大趋势,京东要做的是把国外的小众设计师带到中国,而上海是一个很好的窗口和舞台,“我们将持续参与到设计、产业扶持的前端环节,扮演推动全球时尚产业提升和发展的重要推手的角色。”
要做”为未来消费者举办的时装周“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要塑造国际文化大都市品牌,集聚全球文化人才和机构,成为全球设计和时尚产业中心、创意设计中心和职业教育中心。
天猫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时装周在中国时尚和商业语境中有特殊的语义,它是中国独立设计师的孵化基地,是中国原创设计发展推广的交流平台,“近年来,每年都会有优秀的中国独立设计师从上海时装周出发走向国际舞台,在这里诞生了新一批的最具创造力中国设计师新星。”
入围BFC/Vogue设计师时尚基金的中国优秀设计师张卉山几天前在上海这个全球舞台上举办了一场个人大秀。刚刚结束了2018秋冬伦敦时装周秀演的他,被评价为伦敦国际时装周“最值得期待的亚洲设计师”。张卉山的设计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认为随着华人设计力量在国际舞台上的持续发声,“made in China”将逐渐成为高端品质的代表。
Preston告诉文汇记者,中国的消费市场发展得非常快,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自信,尤其是在时尚方面,在伦敦时装周,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报告》也同时显示,整体来看,巴黎、米兰等四大国际时装周优势依然显著,但亚洲时尚界的崛起趋势愈加明显,东西方时尚文化不断碰撞交融,“中国元素”与“中国美”正逐渐引领世界时尚潮流。
《报告》指出,本土时装周的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产业链日趋完善,对于时尚产业均有不同程度的消费拉动作用。但如何把上海的时尚长夜做得更好?意大利国家时装商会主席卡洛·卡帕萨则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上海时装周应吸引和推荐更多的中国独立设计品牌,与现有的一些国际老牌时装周有所区别,成为世界首个为未来消费者举办的时装周。
文:徐晶卉
编辑:王翔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