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杨浦区政务服务中心“上新”了一个新窗口——“办不成事”综合服务窗口。这一窗口包揽了涉企惠企所有事项,接收人们在政务服务中心办事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通过一个综合服务窗口协调对接、主动服务,推动“办不成的事”办成,让企业没有“难办的事”。
“企业发展遇上资金瓶颈,哪里可以找到可以信任的融资担保?”上海同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最近因为这一难题寝食难安。杨浦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综合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了解企业发展的需求后,通过“首席服务员机制”,与投促办等相关部门积极对接,最终为企业精准推送了“千家百亿信用担保融资计划”。在经过多轮沟通后,成功促成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与该企业2000万元的贷款合作。
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有个性更有共性,通过“办不成事”综合服务窗口,杨浦区从造成企业办事难的问题中找出症结,并上报对口部门,由对口的部门提出改革措施,通过一件事的解决,推动了一类问题的解决。例如,上海电气智慧城市信息科技等多家企业反映,在办理住所登记时存在提交纸质材料繁琐且容易出错等问题,窗口工作人员在了解问题后,由区市场局牵头与,协同区大数据中心等多个部门形成了“码上注”解决方案,在全市率先探索了“搭建一平台、归集到一码、授权一帐号、一次办结登记”的创新模式。
2022年末,一家外省企业到杨浦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执照变更,由于当地正在推行机构改革,因此该企业执照的核发单位为当地的行政审批局。但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该企业执照的核发单位仍是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导致执照和公示系统上的信息不匹配,需要提供当地行政审批局的相关职能划转文件。了解企业的困难后,窗口工作人员等企业自行提供材料,而是主动为企业服务,通过当地的政府官网,帮助该企业找到了相关证明文件,最终顺利为企业成功办理了执照变更。从这件事出发,政务服务大厅积极总结了跨省办理的难点,在2023年1月与义乌政务中心签订的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开始,提出“无差别受理”的标准,两地对合作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统一审核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实现政务服务异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审核”。企业跨省办事,再也不要担心标准难统一的问题了。
从2021年的“帮办服务窗口”到2022年升级成为“办不成事”综合服务窗口,杨浦区通过搭建协调对接平台、整合社会化专业服务力量等方式,推动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累计已为1200余家企业提供了一对一服务,业务办理时间缩短了15分钟以上,叫号等待时间减少了近30分钟。
据杨浦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2023年,杨浦区将继续在“企业没有难办的事”这一目标上下功夫,为企业办事提供更多“上门办””容缺办”“一站式”服务,并对标国际,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针对企业政策知晓度低、反映诉求不畅通等难点堵点问题,将“办不成事”窗口打造成为“宜商服务站”,实现代填、代收、代跑动“一站式服务”、惠企政策“一窗式解答”、金牌服务“一对一陪伴”、办不成问题“一条龙跟踪”,为企业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以“一网通办”为抓手,实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动城市数字化治理转型升级。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何易
转载:上海杨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