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今天落下帷幕。历时近2年的筹备,本届空间艺术季向世界呈现了一场为期2个月的精彩盛宴。全市新华、曹杨等20个社区共同参与,围绕主题“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开展了500多场学术研讨、参与式工作坊、社区体验、文化演艺、儿童美育等多种类型的公众活动,展现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行动的实践过程,处处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营造了“人民城市”理念在城市更新阶段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本届空间艺术季作为自然资源部与上海市政府合作协议项目,得到了自然资源部的大力支持和全国各大城市的积极响应。在空间艺术季的开幕式上,上海发出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上海倡议》(以下简称《上海倡议》)。目前,这份文件已经获得了52个城市联合签署。闭幕式上,上海与天津、长春、南京、杭州、合肥、福州、武汉、成都等8座城市驻沪办代表共同发布《上海倡议》。
这份倡议起源于一个共识,即对社区的总体认识:社区作为体现人民城市根本属性的基本单元,是服 务群众和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以市民步行15分钟的范围来组织生产生活 空间,强调与市民日常生活规律相衔接,实现空间与人的活动相对接,有效分配 公共资源,发挥服务效率,激发后疫情时代新的低碳生活方式。
行动目标:着力通过“三个转型”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转型,回应新时代全体市民的诉求和期盼。以多元协作的社区治理转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以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新技术赋能社区生活服务和社区治理创新。
行动愿景:以全体市民的获得感为最高衡量标准,实现“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愿景。
行动策略:多元主体参与、共同协作治理、持续滚动实施,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徐毅松表示,《上海倡议》高度凝聚了大家对社区规划建设的共识,表达了各城市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决心。上海积极落实相关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谋划和部署下,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作为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在不断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完整的理念、规范、标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上海正在制定全面推进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实施意见及工作方案,希望抓住“十四五”关键时期,谋定快动、实处赋能,全力加快以行动促实施,以实施见成效。
在未来的行动中,上海将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第一,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新期待。以人民的获得感为最高衡量标准,不断推动理念和标准升级。聚焦实施、重心下沉,围绕“一张蓝图”制定“年度行动计划”,实现“静态规划”向“动态行动”转型。聚焦市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社区功能不断完善、品质不断提升、环境不断改善。
第二,强化统筹协同,体现因地制宜。将“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一个总体工作平台,统筹推进社区各项工作的规划建设实施,实现空间资源、行动组织和资金安排的有效协同。充分尊重城乡社区、老旧社区的发展差异、资源禀赋和人文特色,合理明确行动节奏和任务,塑造社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三,注重多方参与,促进共建共治共享。要加强社区居民全过程参与,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更高效、广泛地发动居民出谋划策。要切实发挥街镇的责任主体作用,通过建立条块协同的工作机制,最大程度保障街镇整合各项资源的能力。要广泛引入社会力量,积极依托存量地块更新完善社区功能,拓展社会资金,吸引企业出资共建。
作者:史博臻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徐晶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