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机场方面负责转运的工作人员,向你们通报,我们已顺利到达集中隔离点,总共27人,其中一名是外国籍入境人员,有陪同的翻译。”今天凌晨,位于松江区洞泾镇的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迎来了首批入住人员。
就在此前不到12小时,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从3月28日零时起,对所有入境来沪人员一律实施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健康观察。这一决定事关全市乃至全国的防控大局,它的落实,需要上海大量一线工作人员和集中隔离场所支撑。在松江区中部的洞泾镇,就这样紧急启动了筹备工作,经过短短六个小时,一个拥有100多个房间的隔离点就已准备完毕,相应的医务、安保、后勤和志愿者团队全部到位。首批入境集中观察者抵达前,这里甚至已经备齐了心理疏导、翻译等服务人员。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未来又会如何运作?
▲上海昨天决定对入境来沪人员一律集中隔离14天
潜水教练、泰拳学徒——首批入住同胞来自普吉岛
今天凌晨,随着机场安检人员走进洞泾镇新设立的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刚安静没几分钟的集中隔离点再度喧闹起来。乘客依次从大巴上下来,办理登记和入住手续。他们每个人基本上都是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三件套”齐备,和此前入境人员一般只戴口罩的情况相比,这样的“装扮”显得十分引人注目,也凸显出当前全市落实疫情外防输入原则的最新要求。
▲上海为境外来沪人员配置了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三件套”
今天抵达松江洞泾的这批入境人员,是从泰国普吉岛起飞的,共27人。随着泰国新冠肺炎疫情的加剧,普吉岛商家纷纷关门歇业,这也让不少在当地生活、工作的同胞选择暂时回国。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总体上,他们对于集中隔离举措相当理解,对上海的工作评价积极,个人心情也较为放松。
在普吉岛从事潜水教练工作的陈先生老家在湖北黄冈,原本就计划趁湖北解禁,回家看望阔别许久的父母;泰国的防控局势也强化了他回国的念头:“这几天泰国各项措施都在模仿中国,封城啊、隔离啊,我的工作签证也快到期了,就赶紧回家看看父母。”对于上海对入境人员一律实行集中隔离的措施,陈先生也在第一时间有所了解,他非常理解,也愿意积极配合:“就算不在上海隔离,我回到老家也是要隔离14天。”
▲陈先生在普吉岛从事潜水教练工作
或许由于经过长途旅行,来自河南郑州的冯先生一直显得比较疲惫。自小有武术梦想的他,20多天前才前往普吉岛的泰拳馆学习训练,没想到在严峻的疫情之下,拳馆关闭,他也只能选择回国:“上海的各项检查措施都很严格到位,就是没想到自己正好成了第一批需要集中隔离的人。当时从家里跑出去,就是因为没法训练,没想到最后还是没法训练。”冯先生对记者遗憾地摇摇头。
▲冯先生本打算在普吉岛学校泰拳
来自青岛的代小姐显得简单了许多,她原计划经停上海回青岛,现在则成为首批集中隔离人员:“上海的防疫工作很扎实,在这里集中隔离没什么问题,我积极配合。”
、▲代小姐对上海防疫工作给出好评
硬件施工、团队搭建——所有准备都在6小时完成
和入境人员相比,集中隔离点工作团队的工作少了“轻松写意”,但也同样稳妥有序。对于完成这项紧急而又重要的任务,集中隔离点协调负责人、洞泾镇安监所副所长张连军显得十分有信心,这份信心来自他背后的团队。
▲洞泾镇的服务保障团队对于完成好任务很有信心
洞泾镇位于松江中部,常住人口仅8万多人。但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洞泾却先后建设了两处集中隔离点,完成了多批次国内重点地区来沪人员的集中隔离健康观察任务,为基层防控作出了贡献。先期的工作中,这里的心理疏导团队、志愿者服务团队、后勤保障团队磨合越来越到位,成长为防控的中坚力量。
此次接到设置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的任务后,洞泾镇迅速启用了前期已选定的备用隔离点。该点位原为一家酒店,有111间房间,交通便捷、设施精良,条件较为理想。接到启用命令后,洞泾镇依据前期经验,立刻开展工作。
▲隔离点紧急施工将污染和清洁区域分开,登记台背后可见临时的物理隔断
据介绍,这处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将实行单人单间,严格实行14天的隔离健康观察;背后的团队也将比照前期的国内重点地区来沪人员集中隔离点的工作标准和服务标准,开展相关防控与服务工作。虽然该点位之前就已按照要求,经过了一次全面消杀、24小时静置留观。但昨天,洞泾镇又在短短六个小时内,完成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物理隔绝工程施工。
在硬件准备的同时,洞泾镇又迅速完善了“软环境”,组建了医务工作组、安保组、保障组等团队,制定完善了人员入住流程,并实行了多次演练。在医务工作组方面,洞泾镇按照每班5人、三班轮流的方式,完成力量配置。同时,16名公安、城管、特保等组成的安保队伍全面到位,以政府部门负责人为总协调人、机关党员志愿者为主力的保障组团队也陆续进驻。
▲在迎来首批人员之前,医务工作组穿起了防护服
温度在心、责任在肩——“我们隔离点要把困难留给自己”
在首批入驻人员抵达前半小时,其行踪信息就持续不断地汇集到隔离点。就在此时,记者观察到,现场工作组“爆发”了一场小小的争执——七嘴八舌的讨论中,一位医务人员大声说:“这个流程不行,人员逗留时间太长,难道叫他们在雨里排队?”
▲为入住者考虑,为大局考虑,隔离点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
原来,之前的模拟演练中,入境人员需要在入住前先填写信息、签署告知书和承诺书,并完成付费、体温检测、领取消毒用品等流程。平均下来,每个人要花5分钟。然而,根据前方告知,今天早晨之前,就将有4批、超过80位入境人员源源不断地前往该集中隔离点。要在短短数小时内“消化”这么多批次的入境人员,此前的登记入住流程,看起来有些不匹配。
事前做足功课,关键时才能有条不紊。集中隔离点协调负责人张连军一锤定音:“必要时,流程可以简化,信息登记,可以等入境人员休息好了,由我们医务工作团队辛苦一下,穿着二级隔离服,打电话二次核实确认,拍照留档。”
▲事前做足功课,关键时才能有条不紊
接受采访时,张连军告诉记者,他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首先是设身处地为入境人员考虑:“集中隔离的目的就是安全。我们的工作,更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简化流程可以减少人员等待时间,控制交叉感染风险,降低人员集聚可能。而且,旅客们都是在半夜抵达,本已非常疲惫,我们要尽可能照顾他们的感受。”
张连军同时透露,这个决定还有更深一层考量,那就是在当前外防输入的关键时期,通过后道的努力,尽可能压缩入境人员在前道环节的停留时间,特别是要为机场转运这一全市闭环管理的重要力量“解套”:“我们集中隔离点要有担当,把困难留给自己。”
▲医务人员在防护服上做好标记
虽然当前这份工作对张连军来说也是巨大的考验,但他依然决定和团队一起扛住压力。好在,接下来这个团队还会迎来强有力的“援军”——此前,洞泾镇暂时关闭了一个“国内重点地区来沪人员集中隔离点”,相关服务团队目前正在按计划进行居家隔离。等14天隔离期满,这批团队“解禁复出”后能立刻返岗,从而用他们的经验和能力,服务入境人员服务,服务上海乃至全国的防控大局。
▲以责任心和关爱新,为入境人员服务,为全市乃至全国大局服务
截至记者发稿时,松江洞泾隔离点位在短短几小时内,已接纳了超过40名入境人员的入住。
作者:邢亿梓 张懿
摄影:邢亿梓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朱伟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