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 儿童临时监护问题“令人揪心”。部分家长被感染后转运治疗或因封控管理无法回家,导致未成年子女无人照料。还有不少未成年人,正遭遇亲子烦恼。就非常时期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问题,记者专程采访了相关负责人,并整理出以下问答。
问1:如果父母被确诊,孩子能否跟着转运?
答: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孩子也被确诊,可以跟着父母一起转运。如果孩子仅是密接者,那么父母可以选择指定合适的照料人。如果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照料人,儿童所在区和街镇应第一时间落实属地责任,在家长同意和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指派专人临时照料,确保孩子处于有效监护的状态。
问2:孩子太小需要“喂养”,家中无人怎么办?
答:对于无法在家中实现照料的,或者在家中照料比较困难的,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经监护人同意,各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街镇未保工作站等场所可安排专门人员提供兜底性临时照料,保障孩子有人管、有人关心、有人照顾。
问3:“双职工”奋战防疫一线,家中孩子怎么办?
答:疫情防控期间,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上海民政部门要求,在抗疫期间要关心关爱一线防疫人员的未成年人子女,及时给予帮助。需要时,可联络属地居村委会,有条件的可帮忙转交至指定照料人,如短时间内难以找到照料人,社区工作人员也可在获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代为照料。
问4:孩子要上网课,但家中电脑临时坏了怎么办?
答:如果家中缺乏网络设施设备,可联系属地居村委会或者民政干部。一方面,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街镇未保站可给予相关场地支持。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居村委会也可协调相关资源帮助解决。
部分社会组织志愿服务从线下移至线上,借由网络课堂等,儿童福利社工及志愿者们,让困境儿童学业“既不掉线又不掉队”。
问5:长期居家,亲子矛盾加剧该如何?
答:近期本市中小学生开始居家线上教学。为此,本市民政部门要求,街镇儿童督导员、居村儿童主任要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针对封闭在家较长时间的未成年人,有针对性开展关爱服务,做好家庭亲子沟通、合理安排学习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
特别是要关注重点群体。加强家-校-社-医联动,主动了解掌握辖区内需要给予心理关爱服务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的情况,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医疗机构共同引导、合力干预的工作机制,通过心理热线、线上互动、专业服务等方式,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必要时对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方式给予指导和干预,为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关爱保护。
作者:王嘉旖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